当前,中医药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接连出台众多相关政策,与此前的政策一脉相承。笔者所在医院一直高度重视这方面工作。中医药的挖掘和转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强化挖掘工作
首先,系统梳理现有的院内制剂和名中医验方。目前本院有214个院内制剂,这些制剂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对这些制剂分层级梳理,针对未形成固定名方的部分,医院已出台专门的政策,提高整理工作力度。
其次,开展方剂临床价值评估意义重大。以往这方面工作有所欠缺,特别是临床疗效评估较为薄弱。而它是中药转化的关键,也是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目前,本院借鉴现代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尤其是循证医学依据,推进此项工作。
最后,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往,名老中医研发成果和不少制剂产权不明,影响后续临床转化。现在,本院梳理认证制剂产权,做好疗效评估、经验数据整理,结合基础课题研究,为医院制剂向新药转化打牢基础。
二是推动转化应用
第一是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合作。临床医生通常更侧重于方剂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产业转化方面的经验相对欠缺。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应发挥主导作用,医院也要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二是医院持有专利申请后,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三是,从国家层面来看,中成药集采、挂网采购等政策还存在优化空间,应做到优质优价。
总的来看,从中药的种植、加工制作、质量监控,到临床医生的处方用药,再到成果转化,整个产业链都需要全方位强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