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CGT疗法生产难点剖析

发布时间:2025-04-27 10:53:31作者:月恒来源:医药经济报

CGT疗法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分支,其生产与传统化学药物、中药存在本质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定制化服务、工艺路线、快速放行、高额定价等几个重要方面。
(1)定制化:传统药物以标准化模式开发与应用,强调特定适应症下的普适疗效。虽然CGT疗法的某些类型仍遵循标准化路径,但以自体CAR-T为代表的CGT疗法,在生产层面体现出高度的个体化特征。
以TCR-T疗法为例,需根据患者肿瘤突变特征进行个性化TCR序列筛选,单一批次产品仅服务于特定患者,依赖高度柔性的生产体系。难点是异体细胞来源差异如何保证工艺验证起始原材料的稳定。部分异体细胞治疗产品则倾向于标准化路径,其工艺验证挑战主要在于,如何确保异体原材料的生物属性一致性。
(2)工艺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细胞治疗的核心物料是自体/异体细胞,其质量属性涵盖生物活性、免疫原性及遗传稳定性等多个维度。与传统API(活性药物成分)的单一化学属性不同,细胞药物需同步监控表面标记物表达、细胞因子分泌谱及基因编辑位点保真度等20余项生物指标。
其工艺验证难点是,如何确定关键工艺参数(CPP)和关键质量属性(CQA),以确保细胞功能和活性在预期范围内可控。
(3)快速放行:传统药学的放行标准基于药典规定的化学纯度与含量均匀度,细胞治疗则建立于功能性验证体系。
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例,需通过免疫抑制功能试验、旁分泌因子定量检测及必要的体内示踪成像验证。因其主要应用于临床末期患者,快速放行成为重要需求,对生产一致性和验证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4)高定价倒逼成本控制与一致性生产。当前,CGT产品因定制化与制造成本高昂,定价远超传统药物。以脊髓性肌萎缩症疗法Zolgensma为例,单次治疗定价就在212.5万美元,远超传统药物的年治疗费用。
市场对可负担性的关注正逐步推动产业向规模化、稳定化制造演进,这对工艺验证的持续性与频次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月恒)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