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美生物技术政产学研衔接难

发布时间:2025-04-21 11:20:08作者:木子婷 编译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期,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NSCEB)发布了《规划生物技术的未来:保障美国安全与繁荣的行动计划》报告。报告称,美国面临失去生物技术优势的风险。

各自为政难闭环

NSCEB由美国国会于2022年通过国防拨款法案成立,有11名成员,包括来自两党的议员。过去两年,该委员会一直在研究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生物技术竞争状况。
报告认为,美国至少应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50亿美元,以增强其生物技术能力。NSCEB还呼吁政府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战略,包括设立一个新的国家生物技术协调办公室。
其指出,美国正面临失去生物技术优势的风险。美国生物技术的政策和研发“各自为政”,跨部门/机构协调不畅,缺乏有效的协调导致联邦政府内部形成了一系列杂乱无章的战略、投资项目和委员会。当前,生物技术相关的研究、监管、制造、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与政策制定等事务,彼此割裂,未做好整体统筹。这种碎片化体系使生物技术创新力量和政策制定者难以理清方向,对公众而言更是不透明,也制约了联邦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
报告直言,产学研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保持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至关重要。而在美国,政府是其中的薄弱环节。
此外,由于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报告建议政府促进与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信息交流,以保持政府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时俱进。

后续融资有困境

报告认为,自2017年以来,尽管美国生物技术产业日益壮大,新型疫苗平台、先进的计算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生物技术、细胞和基因疗法以及精准医疗的人才需求持续旺盛,但本土劳动力供不应求。
报告观察,美国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正面临诸多阻力。像生物技术这样的“硬科技”行业,与软件等“轻资产”行业有本质不同,后者的利润率几乎可以无限扩大,规模扩张难度相对较小。对生物技术产品而言,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则是一段漫长且成本高昂的旅程。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资本变得更加稀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明显下降。许多在2020年还被认为前景光明的生物技术公司,如今正艰难地寻求后续融资。2023年,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破产数量达到近十年来的峰值,大量企业关闭、裁员和重组。
企业融资也存在挑战。实际上,风险投资通常愿意资助管线处于早期阶段的企业,私募股权则更偏好已有成熟产品的扩张阶段企业,介于两个阶段过渡期的企业,融资困难。
对此,报告呼吁美国政府优化审批程序,减轻不必要的合规负担。通过激励机制吸引私人资金填补融资缺口,支持建设相应工厂设施,降低企业和投资人单独承担大规模制造成本的风险与压力。
(来源:NSCEB报告Charting the Future of Biotechnology An action plan for American security and prosperity,下载日期:2025年4月15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