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矿物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发展,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不过,在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药矿物药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工合规性不足、质量标准与控制不完善等问题,同时,在临床应用毒性与安全性、多学科融合与创新等方面也有诸多严峻挑战。现代医学观念的冲击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都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传承中坚守核心价值,在创新中开拓发展空间,是推动中药矿物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承发展溯源
中药矿物药的应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46种矿物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21味矿物类药物;《本草经集注》详细描述了滑石、石膏、芒硝等数十种天然非金属矿物;《本草纲目》“金石部”更是系统论述了161种矿物药。然而,随着人们对矿物药功能的深入了解和重新界定,部分矿物药已不再作药用。刘圣金、段金廒等在《中草药》杂志发表的《我国矿物药品种概况、市场流通与临床应用调查分析》(2023年10月第19期)通过对古代本草著作、现代药学著作的文献研究及市场流通与临床应用的调查分析,厘清了我国矿物药品种概况及其历史变迁,为矿物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及现代化研究战略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调查显示,目前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的矿物药品种有49种,国内中药饮片企业主要生产经营矿物药33种,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矿物药40种。
《中国药典》历版药材及饮片部分共收载矿物药39种,分为三类:金石玉类34种,如大青盐、石膏、朱砂、雄黄等;土类2种,为白陶土、伏龙肝;化石类3种,为龙齿、龙骨、琥珀。其中,白陶土仅在1953年版收载,伏龙肝仅在1963年版收载,云母石、石灰华、龙齿、禹粮土、浮石、碱花仅在1977年版收载,琥珀仅在1963年和1977年版收载。《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了25种常用中药矿物药。
根据中成药处方中矿物药的入药方式统计,矿物药的入药方式主要包括原粉入药、煎煮入药、原粉与煎煮联用、加热溶解、浸渍和渗漉入药五种方式。其中,原粉入药又有混匀入药、包衣入药及混匀与包衣联用三种方式。统计显示,矿物药原粉入药294种,煎煮入药63种,原粉与煎煮联用8种,加热溶解5种,浸渍和渗漉入药1种。由此可见,矿物药的生产工艺以原粉和煎煮入药为主,具体入药方式依据矿物药特性及制剂要求而定。
面临多重考验
当前常用矿物药有20余种,如龙骨、朱砂、石膏、雄黄、琥珀、滑石、硼砂、芒硝、白矾、磁石等。其中,石膏、芒硝、朱砂、龙骨、滑石等已形成大宗商品,加上食品、化妆品、化工、建材、塑料、造纸、饰品等其他行业的广泛应用,矿物药年销售额超千亿元,药用市场年销售额约100亿元。
具体来看,2022年中国医用石膏产需约20万吨,均价每吨1500元,市场规模约3亿元;芒硝(元明粉)年产销约1200万吨,年销售额约72亿元;朱砂2023年年销售额约5亿元;龙骨仅供药用,年需求量约3000吨,市场价约250元/公斤,年销售额约7亿元;滑石既可药用又可作为药用辅料,药用年销售额为5亿~8亿元;方解石(南寒水石)是碳酸钙的主要来源,碳酸钙年销售额超300亿元,药用市场规模不足其千分之一;与赤石脂类似的蒙脱石市场规模超10亿元;其余矿物药年销售额大多不足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矿物药并非独立开采的矿产资源,而是作为矿产品的副产品或边缘产品被开发和利用。例如,炉甘石为锌矿开采的伴生矿或锌矿冶炼的次产品;石膏是磷矿、硫矿等开采过程中的常见伴生矿;滑石是镁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硼砂是盐湖提锂、提钾过程中的副产品;硫磺为天然气工业脱硫的副产品;琥珀为煤炭采掘的边缘产品等。
因而,在资源端,矿物药的利用和发展面临资源有限和开采受限的双重压力,随着行业应用的拓展,产业规模扩大,石膏、芒硝、朱砂、滑石等大宗矿产品的开采加工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问题;龙骨受陕西、宁夏、山西资源持续减少的影响,价格上涨,已很难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此外,在流通端,矿物药的流通和包装尚未改变粗放状态。在生产端,矿物药的炮制加工尚缺乏统一的质量规范;质量控制尚需引入新的检测技术及评价方法,制定适宜的药用标准,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同时,在临床使用端,矿物药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除少数砒霜、雄黄、芒硝、炉甘石、赤石脂、硼砂、硫磺等作用机制明确外,其余尚缺乏数据支撑。鉴于矿物药多为原粉入药,粉体加工技术和装备升级需开辟新篇章。
守正创新策略
鉴于以上发展堵点,笔者认为,矿物药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传承创新上多管齐下。
改变粗放经营模式:当前,矿物药受资源和环保的约束,生产和使用量已经到达一定的瓶颈,迫切需要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模式。企业要加快勘探新资源储备,采用先进的环保开采加工技术及装备,实现综合利用;尽快改进矿物药包装,确保优质矿物药供给,减少流通损失;开展化石类矿物药如龙骨的替代品或人工合成研究,以增强其供给可靠性。
确定目录规范工艺:整理古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伪存真,摒弃不合时宜的矿物药品种,确定必要的矿物药品种目录;规范矿物药的煅制、醋淬、煅淬、水飞等工艺技术,研制适宜的装备,提高炮制加工的集中度,确保炮制品质量。
加快创新应用研究:矿物药研究有显著创新空间,当前相关基础、应用和工程化研究相对滞后,符合矿物药特点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尚未规范建立。不过,也不乏成功范例指引,从砒霜医院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到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创新药上市,并在国际产生影响,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临床使用端尚需研究矿物药入药方式,依据其性质及药理作用,逐步改进煎煮模式,提升应用质效,减少过程浪费。以临床数据促进矿物药生产加工技术改良。
鉴于矿物药多数以原粉入药,探索微纳米和粉体技术在矿物药的运用有较大前景,特别是雄黄、硫磺等活性较强的矿物药,有望发现尚未满足临床需要的创新药。其中,应重点强化矿物药粉体力学和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质量指标及检测方法研究,科学评价矿物药药用基础,创新适应症,制定适宜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以此作为当前矿物药创新策略。
★★★ 结语 ★★★
中药矿物药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通过资源保护、工艺改进、技术创新及质量标准提升,矿物药有望在传承中焕发新生,在创新中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矿物药的研究与开发应注重多学科融合,推动其在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