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搭上提振消费的快车

发布时间:2025-03-24 10:16:19作者:徐兴东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消费需求提高,各行业普遍经历从营销驱动的“虚假繁荣”走向技术驱动的“价值创造”,例如语言大模型DeepSeek的崛起以及国风动画《哪吒2》全球爆火。
近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契合这一主题,医药零售行业应当并且可以有所作为。毕竟在经济增速放缓、平台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药店如何寻找破局途径,也是经营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扎根社区创造价值
在转型期,药店顺势而为,构建价值底座是突破困境的出路。现实做法是扎根社区,通过“精准定位+高效运营+深度客户洞察”构建竞争壁垒,保持组织灵活性,捕捉结构性机会,如银发经济、下沉市场,实现整体上的“效率突破+成本控制+生态重构”创新。
如何应对经营危机?药店需平衡生存与发展。短期内,以现金流安全、成本控制、必需品供应为核心,长期则通过差异化服务增值、数字化转型和社区深耕构建“护城河”。举例来说,应对当下的现金流危机可用破局起手式,统筹可盘活的资源,比如重新谈判租金、延长对外付款周期,或缩小低效门店面积,优化排班制度,减少非必要人力成本,保留核心员工;缩短应收账款周期,通过服务增值手段引导顾客优先实时交易,在预付费会员卡或储值优惠上获得现金流。
扎根社区是对抗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可以门店为中心节点,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并强化贯穿社区的服务圈。比如细化社区的人员构成,落实到单个家庭,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产品-服务-疾病”强关联,解决门店经营靠经验估计和营销推动的空心化问题。
实现差异化服务增值,可以在本地商圈构建竞争力优势,分析其他竞争者的优劣势,在其看不到、做不到、想不到的差异化领域,积淀竞争实力,形成社区用户心智层面不可替代的口碑传播。
练好内功留住存量
消费力理性回调,推动药店从产品供应向“药品+数据+服务”的立体化转型,从柜台货物交付成长为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闭环。回归商业常识,精通“应知应会”,循序渐进地练好内功,做好经营管理,摆脱依赖营销套路的花拳绣腿,是经营者把真功夫练上身,乃至敛气入骨的必然选择。
药店经营涉及千头万绪,但首要的是,确保从业人员掌握行业基础规范、核心技能,具备持续进化能力。以专业知识培训为例,需要全面构建“学习-实践-验证-进化”的闭环体系。
在“应知应会”层面,将行业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动作标准,把服务技能拆解为可量化的行为指标,与实际经营业绩和员工收入关联。例如,培训员工的刚性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掌握法规库、常用药知识库、标准服务流程、常见病症联合用药方案、健康档案管理、销售数据分析、纠纷调解等基础知识技能,为有特长的员工提供资源,引导、扶持并强化服务能力。
药店具备有竞争力的基础要素,就能形成针对社区用户的存量博弈优势。例如,通过入户深度调查建立社区用户画像,形成独有的家庭健康档案,针对特定顾客疾病谱和消费习惯,主推健康管理套餐,绑定定期检测服务。
突破边界寻找增量
寻找商业“蓝海”要突破认知边界,创造消费场景才能获取新型利润,重构商业认知,建立“健康服务+场景体验+数据驱动”范式,实现从“治病”转向“健康生态”、从“交易场所”升级为“体验空间”、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干预”、从“单店经营”进化为“社区节点”的逻辑转换。例如改变特殊顾客群体“服务难”的认知,为视障或听障顾客提供盲文药品标签、语音播报、大字版说明书,培训员工使用手语基础沟通技巧;为外国顾客提供人工智能同传翻译工具、提供国际旅行药品清单定制服务、按照国家特色提供用药配套服务等。
值得经营者思考的重点是,在柜台货物交易的传统场景之外,引入新型场景寻找利润增量。例如资源整合成为社区健康驿站,配备自助检测机,提供免费基础体检;提供居家养老支持,签约家庭药师,开展定期上门服务;开发周边企业资源,定制职业病防治方案,进入B端市场;文化与营销结合,滋补品与传统文化载体IP绑定,推出定制化药食同源产品。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