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捕捉需求变化的风向

发布时间:2025-03-11 14:57:24作者:朱军生来源:医药经济报

终端需求是市场变化的晴雨表。药品属于弹性需求相对较小的特殊商品,市场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客观关注各级终端的真实需求和合理需求至关重要,未雨绸缪地满足可持续性需求,是医药大健康市场稳中求进的坦途。

销量流至线上

院外基层和线上药店终端的药品需求旺盛。“医药分开、分级诊疗”改革促进了药品终端销售的下沉基层、院外分流。根据米内网2017-2024年终端数据累计对比计算,第一终端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额比重从2017年的68.0%下降至2024年的59.8%,平均每年减少1%;第二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22.6%提升至2024年的30.8%,平均每年增加1%;受集采降价影响,第三终端公立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比重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9.4%左右。
在鼓励集采药“三进”政策推动下,以基本药物需求为主的一线用药销售数量明显增加。例如依从性更好的慢病缓控释制剂集采后,二甲双胍缓释片、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等销量已远超速释片。据化药协会2024年上半年统计数据(不完全信息),0.5g二甲双胍缓释片全国产量44亿片,增长55%;硝苯地平缓控释片2024年上半年全国产量约13亿片,增长130%。
同时,药店网上渠道销售加速增长,2024年网上药店药品销售额758亿元,同比增长14.4%,是实体药店销售增速的6倍多。

成本效益并重

兼具临床价值和药物经济学优势的药品需求迫切。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PDB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在19个治疗大类中,销售金额占比前三治疗大类为抗肿瘤药、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抗感染药,排序第一的抗肿瘤药销售额增长9.3%,位列第二、第三的两类药物销售额均下滑。按通用名计,全国样本医院用药品种2447个,TOP10药品销售额占比10.85%。前十药品中有6个为生物药,其中,排序第二的抗肿瘤生物药贝伐珠单抗和第五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销售额同比涨幅均在10%以上。
作为临床疗效显著的抗肿瘤重磅新品,近几年贝伐珠单抗终端销售表现为降价后数量和收入双增。该产品原研药在2017年降价62%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公布的谈判价格为1998元/支(规格为4ml:0.1g/支);2019年国产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陆续获批上市,纳入医保目录的谈判价格进一步降低,样本医院平均价格为1927元/支;2024年样本医院国产药和原研药平均单价已降至1000~1500元/支,较2019年降幅达35%。而该药销售额却从2019年的近16亿元增长到2024年估算的35亿元以上,增幅约119%。

新药蓄势待发

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催化的创新药终端需求激增。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现代化生活型疾病谱发生变化,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导致的“四高”慢病共患、社会竞争压力带来的精神疾患加重、依赖智能电子产品引起的眼部疾病增多,包括抗肿瘤药、治疗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症)和青少年罕见病等尚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新药刚需强劲。
由于化学药的靶向机制有限和副作用相对较多,具有新质生产力特点的生物药显现出更优的靶向作用和更少的副作用优势,特别是抗体偶联药物(ADC)、基因细胞治疗(DNA)和RNA新疗法等新一代生物药在第一、二终端蓄势待发。(朱军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