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揭示药品终端消费结构升级全景

发布时间:2025-03-11 14:56:49作者:朱军生来源:医药经济报

据米内网统计,2024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药品销售额预计达18638亿元,同比略有下滑。这一销售额体现了集采降价、DRG与DIP医保控费扩面、挂网价格治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结果。
从2017年全国全面启动药品“两票制”开始,除2020年外,去年是其他可比年份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乍一看,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额徘徊不前;细一究,其实是,用药市场发生结构性调整,消费质量水平更优。

数据背后的新常态

2024年,药品终端需求并未降温,市场经过一年多的理性适应,进一步回落。去年,医改监管措施多管齐下、力度加大,医疗反腐加压,集采降价延伸,药价监控趋严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短期内对药品终端不规范销售抑制作用明显。但事实上,很多临床必需的指南一线用药销售增长,创新药经加快培育后释放增量潜力。
一是销售额增长受多因素共同影响。特殊因素包括2024年销售额下滑受上一年度“翘尾”影响显著,2023年初和年底新一轮流感(主要是衣原体、支原体)使解热镇痛、抗感染及相关药物销售额暴涨,2023年度药品销售额反弹较大,创下18865亿元的新高,同比增长5.2%。随着流感疫情防控的科普深入和规范管理,流感季药品终端需求恢复理性,市场销售转为常态,诸如不合理用药减量。
复杂因素涵盖国家大力推行集采药品“三进”(进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定点零售药店)行动,前九批国家集采、几十轮地方集采和“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等政策扩围的降价效应进一步放大。
二是创新药销售的增量潜力有待释放。据国家医保局数据,2024年前10个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支付约920亿元。按照城乡居民医保用药平均报销60%估算,新纳入医保目录以创新药为主的谈判药品年销售额已超过1500亿元。
对于一些新获批的技术含量高、临床价值高的“双高”创新药,如多类型抗体、CAR-T细胞疗法等新产品因成本和定价过高,暂无法谈判进入医保;通过谈判新纳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受有条件批准使用,以及进院准入程序制约,开发上量需要一定过程。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可治疗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终端需求刚性,一旦接通医保和商保引流渠道,销售预期将倍增。
三是终端实销水平稳步增长。笔者根据米内网2017-2024年终端数据科学开方计算发现,若以2017年为源头回头看,考虑到2020-2022年疫情波动的特别因素,拉长可比数据通算,2024年销售额较2022年、2020年、2017年分别平均增长2%、1.9%和1.5%。从销售金额比较,受降价、控费等政策影响,药品终端销售收入回落不可避免。从需求数量比较,临床必需的药品销量稳定增长,换算成可比终端销售额逐步增加。从消费质量比较,越来越多的具备循证医学证据、价值更高的优质药品使用量逐渐增多,终端销售质量显著增强。

结构优化的新支点

近几年,随着医药产业政策引导和监管不断强化,如加快仿制药质量提升、鼓励创新药研发与应用、支持医药国际化、管控临床合理用药等提质增效政策全面落地,政策红利激励叠加激烈竞争,促进了药品市场的优化升级。
一是药品标准水平加速提升。仿制药是保障临床用药的主力军,通过一致性评价确保仿制药和原研药等效,已成为监管共识。
据药智数据,2017-2024年,以药品名称统计,参照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仿制药评价标准,我国已有1356个品种通过/视同通过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涉及1325家集团药企;2024年共有920个品种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254款为首家过评,107款为重磅首仿药物。以集团药企进行统计,2024年共有3066个品种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涉及887家企业,过评药品数量和企业数量较2023年分别增长53%和35%。截至2024年底,累计过评的仿制药品种占2024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西药(仿制药与创新药总和)数量(1765种)的77%,充分反映出国内仿制药标准在加快向国际化高端水平看齐。
二是药品结构更加丰富。在国家支持过评仿制药、集采药和国谈新进医保目录药品优先使用的政策鼓励下,临床用药结构呈现“腾笼换鸟”式优化。
据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研究,我国药品金额结构实现了腾仿制药换创新药的升级替代;药品用量结构实现了腾原研药换仿制药的增量置换;药品治疗结构实现了腾“抗感染、心血管和消化等可控慢病日常用药”换“抗肿瘤与免疫调节剂等重大疾病急需用药”的需求调整。
持续完善药品结构的“腾笼换鸟”,将有效减轻广大患者的用药负担,扩大国产创新药的医保支撑空间,提升药品市场供应的保障能力,满足医疗健康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三是药品价值显著增强。据国家药监局数据,2024年我国共批准228个新药上市申请。其中,1类新药48个,2类改良型新药67个,境外已上市原研药和改良型药品94个。笔者汇总2024年含有新活性成分的创新药审批数量发现,我国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位列全球第二,同比增长20%。药品治疗领域以抗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为主,各占36.8%、11.0%、10.1%。儿童用药和罕见疾病用药获批总数继续保持增长。生物制品(创新生物药和生物类似药)获批更是快马加鞭,已占获批抗肿瘤新药的一半。7年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累计新增835个创新药,其中,2024年新增全球创新药38种,创历年新高。

评论<<<

供需生态正向迭代

    药品是具有一定社会公益属性的特殊商品,所以,对药品终端销售额变化宜理性分析,辩证看待。有益于医疗健康需求的药品销售一个也不宜少,不利于医疗健康需求的药品销售一点也不能多。每一种药品都有优劣势,也有生命周期,老药被优效的新药替代是一种科学趋势。药品终端销售额不仅需要数字上的增长,更需要结构性的高质量的发展。
    当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辅助用药自然会减少;治理市场价格秩序,不公允的药价相应会回落;健全供应保障机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和探索完善丙类目录必将催生药品终端的新增长点。这将引导制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药品供应保障生态体系。(朱军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