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保华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副董事长 赵菁
全国人大代表、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威东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 耿福能
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列明
我国医药产业历经十年高速发展后,正站在创新驱动与民生普惠协同推进的新起点。医药行业事关民生福祉,全国“两会”期间,医药行业代表委员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优化等核心议题,围绕如何持续激发创新动能、提升国际竞争力展开深入讨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描绘医疗新蓝图。
全链条协同效应释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在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医药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加持。全链条支撑产业创新,系统性布局和产业上下协同联动,是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医药经济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针对医药行业产业链的研发与生产端存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提出了哪些建议,以推动我国医药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王威东:要对“真创新”有一定政策倾斜。深化创新药医保国谈定价机制改革,加强医药产品经济性评价机构能力建设,积极支持高水平创新药获得合理回报,在一定期限内保持价格相对稳定,让企业收回研发成本,夯实可持续发展“支撑力”。
丁列明:在顶层的政策引领之下,医药产业内部的自驱发展同样至关重要。部分企业自身仍然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较弱、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以“卡脖子”技术攻关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效应;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核心,激活产业集群磁场效应;以创新生态构建为抓手,发挥产业创新协同效应。
赵菁:中医药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了数千年的智慧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的增长引擎将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被应用。
耿福能: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既要传承中医理念,即建立中医思维模式,也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中医药技术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理念和技术的共同传承创新。运用AI大数据实现中医药创新发展与现代化。比如中医药人工智能将在中医临床诊疗大数据资源库、知识库、数据库,临床大数据慢病管理系统建立,中医智能诊疗技术、装备、机器人以及智能处方、智能新药发现、智能制药等领域快速发展。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保、药品配备使用及投融资等政策,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调动创新资源强化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随着中国创新药企不断崛起和出海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通过与中国创新药企的合作,共同分享全球医药市场的巨大机遇。
医药经济报:在“中国新”与“全球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医药产业如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创新生态?
陈保华:希望凝聚多方力量,加速推进在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中增设“出口豁免”规定,着力完善制度机制,更好发挥法律的引领保障作用,助力中国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既不违背中国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的立法本意,不影响专利权人在中国的权益实现,也不违反其他国际条约应遵循的规则的前提下,增设“出口豁免”有利于引导和保障我国原料药、仿制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在激励创新与促进产业国际化间找到平衡点,为国民健康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耿福能:用现代科技手段解析中药的分子机制和疗效原理,可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发展。把中医药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可促进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加大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赵菁:中医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国际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中医药沿“一带一路”走出国门,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也是为世界人民健康福祉贡献中国方案、增强我国在国际健康领域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结语】
2024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医药行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通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驶入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