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名方解密过百 经典满血归来

发布时间:2025-03-03 11:24:25作者:邓勇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旋覆代赭汤”等43首方剂)》,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经典名方标准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这是继《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核心思想的又一次实践落地。本次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为相关经典名方的现代化开发提供了法定依据,更通过明确药材基原、剂量换算、制法规范等关键信息,打通了从古籍文献到现代产业的转化壁垒,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发布历程回顾
自《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药监局积极推动关键信息考证研究工作,陆续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第一批是2020年11月发布的7首方剂(苓桂术甘汤、温经汤、一贯煎、桃红四物汤、升陷汤、枇杷清肺饮、二冬汤),第二批是2022年9月发布的25首方剂(小续命汤、开心散、清肺汤等),第三批是2023年5月发布的儿科7首方剂(异功散、泻黄散、白术散、消乳丸、苏葶丸、人参五味子汤、清宁散),第四批是2023年7月发布的25 首方剂(竹叶石膏汤等),第五批就是本次发布的“旋覆代赭汤”等43首方剂。至此,国家层面已发布107首古代经典名方方剂的关键信息表。
纵观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的发布历程,不难发现这些古代经典名方大多都记载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医家经典之中,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的发布批次更多地取决于整理进度、企业申报的进程以及对名方科学性、有效性的考察,因此呈现出方向散、安全性强的特点,由于这些名方经过了长时间的实际运用,因此在关键信息表发布之前就已经有许多药企或医疗机构进行从经验性疗法到理论性疗法的运用,本次旋覆代赭汤等43首方剂主要应用方向是自煎中草药、代煎药、免煎药、中成药等领域。
市场开发现状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发布后,已上市经典名方制剂的市场表现红火。据药智网统计,自2022年康缘药业获批首个经典名方以来,多家企业都有经典名方申报记录,申报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申报数量同比增长133%。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经典名方申报数量已经达到25个。江苏康缘药业、华润三九、神威药业均有申报。
其中苓桂术甘颗粒、温经汤颗粒、芍药甘草颗粒申报企业数量靠前。由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明确,经典名方制剂申请上市可仅提供药学及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免报药效学研究及临床试验资料。因此,经典名方制剂呈现投入小、上市快、通过率高的特点,前期部分企业独家生产还具有较高的自主定价权,为中药企业创造了较高利润。
尽管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的发布为中药产业注入了新动能,但其市场开发仍面临多重挑战,主要集中在药材供应链标准化、传统工艺现代化适配以及质量一致性控制等方面:
首先是药材基原的严格要求对市场采购的冲击。关键信息表对药材基原(即药材的物种来源)的明确规定,虽保障了经典名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但也对中药材供应链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部分经典名方使用的药材需严格限定为特定种属或产地,导致采购范围收窄、成本上升。
其次是古法工艺与现代质量标准的衔接难题。经典名方的传统炮制工艺(如“九蒸九晒”“酒制醋制”)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炮制依赖经验判断,缺乏量化参数,难以通过现代质控手段验证一致性。而部分古法工艺需定制化设备,现有生产线难以兼容,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最后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隐性成本。尽管经典名方制剂可免于提交临床试验数据,但为确保质量一致性,在部分情况下企业仍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药学研究和非临床安全性验证。例如将传统汤剂转化为颗粒剂、片剂时,辅料选择可能影响药物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导致研发周期超出预期。
抓机遇巧施策
当前,在多轮政策驱动下,经典名方市场机遇丰富。首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为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了长期政策红利。此外,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已将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如慢性病、亚健康调理)纳入优先支持范围,2024年新版医保目录中,经典名方制剂新增12个品种,覆盖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领域。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中国的中药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2万亿元,其中经典名方衍生制剂占比有望从2023年的8%提升至15%。
中医药国际化窗口期开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3年正式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为中医药走向全球奠定基础。经典名方凭借明确的基原标准与工艺规范,更易通过欧盟传统草药产品注册(THMPD)、美国膳食补充剂认证等国际准入。
随着“治未病”理念普及,经典名方正从治疗领域向健康管理延伸。阿里健康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医体质调理”“药食同源”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8%,其中经典名方衍生品(如苓桂术甘代茶饮、温经汤膏方)占据35%的市场份额。药企可通过与康养机构、智能穿戴设备企业合作,开发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抢占千亿级预防医学市场。
企业可采取如下策略进行开发:
一是构建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从上中下游确保产品质量,上游布局道地药材基地,在道地产区建立GAP认证种植基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药材溯源;在中游引入连续流提取、超临界萃取等现代化技术,提升炮制效率,降低能耗;在下游探索拓展数字化服务,结合数字技术智能推荐经典名方制剂,增强用户黏性。
二是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可以借鉴知名药企路径,针对慢性病管理(如糖尿病、高血压)开发复方制剂,或以打破垄断为切入口探索独特的产品策略;也可以利用纳米载药、透皮贴剂等技术突破传统汤剂局限,或挖掘名方历史典故,通过短视频、中医药博物馆等载体传播品牌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是加深产学研融合。通过联合科研院所攻关关键技术,参与地方、国际标准制定等模式,增强工艺实力,在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强化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 结语 ★★★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将散见于古籍的经验医学转化为标准化的循证医学体系,不仅守护了中医药文化根脉,更打通了传统智慧与现代产业的转化通道。
展望未来,中医药将在慢性病防控体系、健康消费、全球卫生治理等方面重塑现代健康管理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医药现代化既需坚守君臣佐使的配伍精髓,亦要拥抱“大数据+智能制造”的技术革命,在传承中创新,在规范中突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