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眼科小品类蕴藏大增量

发布时间:2025-03-03 11:15:16作者:范月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一线提问:
最近,来药店购买眼药水的顾客有所增加,但店员很难继续说服这些顾客购买花茶或营养补充剂。大多数顾客觉得没有必要加购这些产品,而且使用眼药水后,眼部症状也能得到较快改善,这类顾客的销售延伸机会比较难把控,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L药店店长心彩


心彩的观察符合当下眼科品类的消费特点,进一步拓展顾客健康需求,要从底层分析。一般来说,针对最常见的眼干、眼涩、眼疲劳、眼痒等症状,顾客最大的痛点不是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多数患者由于使用手机、学习时间过长,熬夜,工作加班,以及季节变化等引起眼部症状的危险因素难以改变,导致眼部症状反复发生,是这类消费的共性特点。因此,眼科这一小品类的销售增速较快。把握这一品类机会,要破解顾客的深层痛点,开展科普教育,指导其多角度护眼,具体策略包括:
1.眼部疾病科普宣传与互动
门店可以张贴眼球结构图、视力表等工具,方便店员服务顾客时深入解说。当下,店员接待这类顾客,常着眼于推荐眼药水。其实,避免再次发生眼疾才是顾客更重要的需求。因此,店员要与顾客多沟通,让其明白问题的严重性。
2.多品关联,干预深层需求
店员在与顾客交流时,应当反复强调“减少眼部症状反复发生”,引导顾客从对症状的了解走向认知疾病的危害与预防,而非产品销售。因此,说明疾病的发展、反复出现症状的可能性等,是服务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环节,店员可以推荐中药,如散风清热的菊花或滋补肝肾的枸杞等,或β-胡萝卜素、叶黄素、蓝莓提取物、DHA、鱼肝油等产品。
3.提升眼科品类专业服务力
店员向顾客推荐营养素的说服力不强,主要问题在于,店员对产品利益的对比分析还不充分。举个例子,使用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可以提高眼睛的保湿能力,不需要持续滴眼药水。
部分店员服务技能不足,原因在于欠缺眼病相关知识,营养素知识有限,比如很少有店员知道“DHA大量存在于视网膜细胞”,因此眼部疾病患者可以关联推荐DHA产品。
此外,很多店员花大量时间销售产品,没有意识到,顾客需要的是效果,即“怎样才能治好病且不复发?”这要求店员能提供整体方案而非某个产品,要能就治疗方案的每一个选项与顾客沟通到位。
4.构建眼科品类专区
小品类更容易实现业绩增长,构建品类形象差异。门店可以用KT板和标识牌等,开辟五官科用药专区,全场配合多点位患教曝光,橱窗可张贴黄斑变性检测表(Amsler表)等,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眼部症状和潜在问题。
5.挖掘慢病患者眼病需求
事实上,眼部疾病的一大消费市场来自慢病人群。随着疾病发展,不少患者会出现眼部并发症,店员服务慢病顾客时,可探讨其眼部健康问题,分析其与慢病的关联性,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避免患者因并发症导致视功能障碍。这项工作对顾客和药店都有好处,也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意义。
6.试滴
药店可以选择疗效明确、安全性高的眼药水,与供应商配合,在活动日或大店长期开展试滴活动,培育产品的忠实顾客。
总体而言,挖掘眼科品类机会更强调店员的专业性,关注症状背后的成因,细心交流,帮助顾客走出“小病无所谓”的误区,走出“眼睛又痒了”的恶性循环,摆脱“好像眼前有蚊子”“越来越看不清了”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店员要怀有对患者的关爱,这是药店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