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成华健之佳健设诊所有限公司的成立引发行业关注。当下,“药店+诊所”模式已成为连锁药店不断深耕的方向,除健之佳外,一心堂、益丰、老百姓以及漱玉平民等连锁药店也纷纷布局。在业界看来,无论是顺应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趋势,还是化解药店门诊统筹推行后的处方获取问题,零售药店都要思索如何运作“药店+诊所”模式。
初衷:增广处方获取来源
据相关信息披露,健之佳新成立的公司由其间接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诊所服务、中医诊所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以及远程健康管理服务。早在2024年5月,健之佳便已在成都布局,成立了成都锦江健之佳博仁堂美林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与成都成华健之佳博仁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企查查数据显示,两家公司业务范围广泛,包括中医诊所服务、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化妆品零售、日用百货销售、体育健康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以及母婴生活护理等。
探索“药店+诊所”模式,各大连锁药店可谓各显神通。一心堂算是涉足中医诊所业务较早的连锁药店,不仅经营范围包含诊所、中医诊所服务,还通过并购取得上海康君阁文鹏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上海康君阁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上海康君阁青村中医诊所有限公司、海口一心堂文济综合门诊部有限公司、简阳鑫金立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简阳善成德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等与中医诊所有关的公司经营资格。
益丰则通过自建和并购,拥有中医馆、中医坐堂、门诊部、店内诊所、互联网医院等终端,且每年通过股权并购新增实体医疗机构;老百姓在江苏、湖南、天津、安徽等地布局百杏堂中医馆、一方百姓等门诊品牌;漱玉平民旗下宥仁医疗运营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一级社区医院,专注发展社区医疗和养老服务。
在业界看来,随着零售药店被纳入门诊统筹体系,增设诊所、中医诊所、社区诊所业务成为极具潜力的发展路径。广西一心药业经理蔡双曾表示:“零售药店要积极拥抱政策。尤其是连锁药店必须思考,如何推进‘医+药+慢病产品’延伸模式。但若处方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便拥有统筹资质,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比如诊所开具的处方能否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就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至于处方来源,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医保平台电子处方已经开放,要争取将医院处方引入药店,但现实情况是,医院首先要确保完成自身指标,很难有多余的处方流向药店。鉴于此,药店需另辟蹊径,争取民营医院以及第三终端,例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渠道的处方,这可能是解决处方来源问题的重要方向。”
转向:从卖产品到卖健康
对于业态发展趋势,业内已经形成共识,药店不再局限于传统角色,而是要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服务。
“随着中医药健康消费理念不断演变,药店要抓住国潮机遇,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健康’的转变。”有药店负责人提到,比如店内轻问诊,设置中医坐堂服务,涉足商业保险领域等;还可以将中医传承项目与AI技术相结合,打造数字化养生方案,针对慢性疼痛、健康检测等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某企业高管李梅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身处这个行业,我们必须回答几个关键问题:除了医保刷卡,消费者去药店还能获得什么?药店除了创造并获取合理利润,还能做些什么?处方药流量只是增大销售的GMV数字,这个流量还有哪些价值?消费者对药店的销售服务是否满意?还有哪些未被发掘和满足的需求?如今,零售药店都在跨界,究竟哪些跨界具有可持续性?哪些已经过时?哪些又是在浪费资源?”
她认为:“药店应将原有的销售场景和售卖场景转变为以价值为导向,从单纯的供应业态向健康服务转型。价值探索可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其一,场景化至关重要。药店必须有客流,没有客流一切都无从谈起,要让消费者觉得有必要前往药店。其二,要让消费者来到药店后觉得不虚此行,即便不买药,也愿意常来。其三,提供的体验式服务必须是消费者的刚需,毕竟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其四,消费者支付超出预期的价格时,能收获有幸福感的体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