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工商联动共推冷门高毛品种

发布时间:2025-02-17 11:13:15作者:虞国庆来源:医药经济报

【消费场景】医生给患者处方某医保目录外药品,但医院配备的药品多是集采品种,并未配备该药。患者持处方跑遍线下药店也没买到药,网上药店有现货,但生产厂家不一,价格相差一两倍,且因开方手续繁琐,一直未能成交。
  
消费场景提到的这类药品,医院药房不配备,没有医生的临床推广和处方,即使疗效确切,药店也不敢采购,生怕卖不出去,久而久之,就成了“冷门药”。网上药店可能进货渠道不同,厂家营销模式也不一样,价格自然不一。因此,患者不妨向网上医生说清楚病症,由其开具用药处方。那么,像这种冷门药品,实体药店该不该经营?如何经营?
药店都想经营销量大、毛利高的产品,但只有国字号和大型民营连锁药店,才有资格与生产企业签订产品代理权,直接获取优质的产品资源。多数中小连锁药店和单体药店,只能通过中间渠道采购这类药品,在产品选择和价格上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当然,也有厂家能提供疗效确切的高毛利产品,但存在短板,比如不知名、未进医保目录、没有医生处方拉动,始终不能形成规模销售。对于这些产品,中小连锁和单体药店大多不敢经营,生怕盘子小客户少,一旦销路不畅,药品就砸在自己手中。
无论是独家产品,还是控销产品,除非厂家派员或产品代理人铺货,或实销实结,药店才敢进货,正常情况下按自然销售,药店大多会选择大众认可的产品,哪怕毛利低,至少不会无人问津。
反观药厂,尤其是生产中成药的企业,都有一两个独家产品或独家剂型产品。这些产品疗效确切,可自主定价,只是暂时进不了医保目录,无法在医院销售,或没有临床推广队伍,大多躺在药厂的产品批文中,没有形成应有效益。
因此,这些药品的主要销售方向还是在连锁药店或个体诊所,但是单靠药店很难产生预期效果。笔者建议,生产企业参与进来,把药店当作平台,根据产品的功能主治,及其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卖点,设计一套从宣传到服务、售后,从疗程用药到联合用药等运营方案。
销量是靠人做出来的,药品再冷门,只要疗效明显,价格公道,就可以凤凰涅槃,关键在于方向明确、持之以恒、费用跟上、落实到人,尤其是驻店医师处方,不仅能拉动冷门产品销售,还能带动其他产品上量。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