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备案制加持 私域流量待爆

发布时间:2025-02-17 11:12:37作者:王二奎来源:医药经济报

今年春节,国产黑科技成果DeepSeek人工智能出现,让大家意识到,人工智能将影响各行各业,包括医药零售的智能化管理、供应链效率数据分析等。在数字化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药店行业站在了变革的十字路口:是押注私域流量,打造自己的平台,还是继续依赖第三方平台?

政策松绑
1月2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备案制新政,将药品、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打破了医药电商的资质壁垒。这意味着,全国60多万家药店首次站在同一起跑线,自建官网、小程序或APP的门槛大幅降低,构建私域流量从奢侈品变成必需品。
这一变革不只是行政流程简化,更是对医药零售行业生态的重构。那些敢于“All in私域流量”、用数字化重构人货场的药店,正在蜕变为健康服务运营商。
笔者认为,政策“红利”释放出三重信号:
一是成本重构。过去自建平台需要投入资质筹建的审批成本,备案制下,技术投入占比成为大头,但今天有优秀如DeepSeek的人工智能加持,技术问题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了。
二是数据主导权回归。第三方平台平均18%的佣金抽成和用户数据封锁,甚至用虚拟号码连线顾客,曾是药店难以言说的痛,自建平台可让消费行为数据重回药店手中。
三是服务链延伸。某连锁药店通过私域平台实现“购药-咨询-复诊-健康管理”闭环,客单价迅速提升。很多曾经操作会销、体验营销的保健品私域营销(社群营销)高手,2024年试水跨界投资药店,销售的大单品均为非医保品种,积极纳税,盈利能力超越不少传统药店。
流量破局
政策开绿灯、技术当外挂、数据回归药店,这波操作让药店老板热血沸腾,但现实很骨感:平台搭起来后,用户从哪儿来?来了怎么留得住?这年头,线上流量比黄金还贵。某药店烧钱,用三个月时间建设社群,最后群里只剩下几个发砍价链接的大爷大妈,是不是很扎心?
在政策红利的有力推动下,行业在成本、数据主导权和服务链等方面将迎来显著变革,为药店在流量获取与运营方面提供新的契机与思路。然而,流量获取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流量的留存与转化,使其成为药店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新课题。
笔者认为,药店流量破局需要过三关:
第一关,用户留存陷阱。某单体药店投入费用运营社群,3个月后,活跃用户仅剩10%,怎么办?破解之道有二。一是精准标签管理,按病种划分社群(如糖尿病管理群),配备AI健康助手提供24小时用药提醒。二是价值输出,药店每周安排执业药师线上安全用药提醒,建立专业服务形象,吸引患者到线下药房或线上平台咨询。执业药师直播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如抗生素滥用、慢性病管理,覆盖传统线下服务难以触达的群体。
第二关,警惕技术投入“黑洞”。自建平台需警惕“功能过剩”。笔者建议轻量化起步,先用“企业微信+小程序”搭建商城,3个月跑通模式后,再开发独立APP,以节省初期成本。同时注意安全防护,每年投入资金用于网络安全,防止处方信息泄露。
第三关,服务能力跃迁,这是未来药店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一是配送能力要跟上。当前,“送药上门”已经成为药店基础项,很多住在药店楼上的居民都不下楼买药了,“你送上楼,我才要”。
二是健康管理生态。药店可以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顾客的“AI智能用药记录”,自动监测用药记录,同步会员服务系统。如有必要,可再次提醒顾客,更大程度地守护顾客安全用药。
三是情绪价值供给。在APP部署会上课的智能AI,上线“中医文化课”,用户学习养生可兑换艾灸服务,日均停留时长提升至40分钟左右兑换小礼品,更可提供精细化营销。在这方面,传统的体验营销操盘手经验最足,他们甚至能到顾客家里帮忙包饺子,现在这些人群也来卖药,药店服务卷起来了。
☆☆★结语★☆☆
未来,药店将裂变出三种形态:技术派重金打造AI药房,服务派深耕社区健康管家,价格派“死磕”供应链效率。但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想清楚三个问题:药店的数字化“护城河”是什么?用户为什么要选择你?平台巨头杀入时,拿什么守住阵地?
站在医药电商革命的“十字路口”,每一个药店老板都面临灵魂拷问:是继续绑在平台上,还是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备案制撕开的这道口子,可能是通向“自由王国”的门票,也可能是吞噬弱者的深渊。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没有退路的数字化战争中,敢All in私域流量的人,有成为新王的可能。而观望者终将成为时代更迭的尘埃。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