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中旬,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JP摩根健康医药投资论坛上,人工智能(AI)成为许多家公司的重要议题和布局,也是许多投资论坛路演的热门话题。对于AI和科技健康公司(尤其是那些没有上市产品的公司)来说,2024年充满挑战,但共识明确:AI将彻底改变生物医药行业新药开发的方式和效率。问题已不再是AI有没有用,而在于何时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
融资金额提升
2024年,AI制药领域的融资热情有目共睹。根据医药魔方MedAlpha数据库,2024年AI制药赛道融资事件超100起,融资总金额近55亿美元。与2023年的约36亿美元相比,融资金额增长50%左右。
从前十大AI制药融资案例的平均投资金额来看,2021年为9240万美元,最大一笔融资金额为1.5亿美元;2022年为1.25亿美元,最大一笔融资金额为2.73亿美元;2023年达到2.90亿美元,其中最大一笔投融资金额为10亿美元。融资金额逐年提升,也侧面反映了资本市场对AI制药赛道的认可在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跨国药企(MNC)重金投入AI制药与研发,积极与诸多AI制药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十年,MNC先后在AI制药领域至少投入了100多亿美元,并且投资力度还在持续加大。尽管MNC很难在AI领域自我打造或升级为领军型企业,但在使用行业内最尖端和领先的AI技术及合作方面却绝不手软,很舍得花钱。
我国药企的实力和资金规模有限,目前在AI制药领域虽然没有大手笔投入,但在公司内外部合作上已经有深度的全方位布局。如药明康德作为国内最大的药物研发CRO公司,早几年就有布局,也利用其企业创投CVC,对英矽智能等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既获得了最新动态和技术信息,也有不错的股权投资回报,收益不小。
此外,在数据大模型和算法上,我国药企占有优势,可能会生成一些奇特的做法和创新,在开发应用性价比上有部分优势。即使大部分项目无疾而终,也极有可能异军突起,成就几家有国际竞争力的AI新药研发公司。
跨行业合作
在创新科技世界,AI与生物制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前不久相关公司官宣了几项合作交易,如人工智能芯片巨头Nvidia与医疗保健公司IQVIA、Illumina和Mayo Clinic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拜耳有合作的科技生物公司Recursion宣布与Faro Health合作,Faro Health 是一个由AI数据驱动的临床方案设计平台。
业内人士预计,全球AI药物发现市场销售额将从2024年的18.6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68.9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29.9%。
随着人们对AI及其应用领域的认识不断提高,AI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加。除了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在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等方面,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也在应用AI技术解决一些问题,并与AI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建立战略合作和伙伴关系。这些策略使得相关市场参与者能够基于AI的药物发现平台提供高度复杂的解决方案,确保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占据更稳固的地位。
例如,2023年9月,默克与BenevolentAI UK合作,利用其AI平台,与来自各个药物发现领域的专家团队合作,目的是在临床前阶段识别有前途的候选药物开发创新化合物。与此同时,Intelligent OMICS Ltd和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LLC(“Janssen”)共同开发Intellomx的专有AI平台,该平台结合多组学数据与深度学习算法,利用Janssen在数据科学和肿瘤学方面的研发专业知识,识别疾病的新机制和新的治疗机会。由于药物发现对新型AI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反过来又帮助这些公司有动力开发先进的AI产品和工具。另外,BioNTech以4.4亿美元完成了对InstaDeep的收购。此次收购将加强BioNTech在AI驱动的药物发现、设计和开发领域的地位。此外,它将为BioNTech增加约290名高技能专业人员,包括AI、机器学习、生物工程、数据科学和软件开发方面的专家。
目前,生物制药是制药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随着生物技术公司数量增长,针对生物技术研究的总体投资也在增加,这将产生更大体量的药物发现工作,并加速新疗法的开发。不断烧钱的AI制药公司,如何在创新研发的同时,应对融资难、融资少、IPO更难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是未来要面对的问题。期待国家层面能够出台更多优惠的融资和上市政策或通道,或给予特别国债支持。
同时,业内要学会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包括学术界、企业界、政府和投资界的所有资源和数据。毕竟,单打独斗的方式很难产生高效率并实现成长。作为企业家,创业者及其背后的投资人乃至政策制定者,都需要换位思维,假设最坏的可能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