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本土药企“瘦身” 提升业务敏捷性

发布时间:2025-02-17 10:42:56作者:杜臣来源:医药经济报

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尤其是今年年初,多家药企宣布剥离或出售部分项目资产,其中不乏一些优质资产或包含优质资产。如和黄医药以6.08亿美元出售上海和黄药业45%的股权,上海医药将以9.95亿元收购其中10%股权;九州通转让3家医药仓储物流公司全部股权;新华医疗、常宝股份、景峰医药、人福医药、华润三九、益佰制药等多家上市药企陆续转让旗下医院股权等。
研究这些抛售部分资产药企公开的经营数据发现,企业运营基本都在整体正常范围。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药企“瘦身”?这些行为给医药产业释放了哪些信号?
聚焦核心领域   
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2024年营业收入为25298.5亿元,与2023年持平,而营业成本相比2023年增长2.0%;利润为3420.7亿元,比2023年下降1.1%。
结合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国内经济情况,集采、国谈等政策分析,部分药企采用趋同措施“瘦身”,是“聚焦主业”战略的具体措施,也是企业预测到大环境风险降临前“自救”的主流做法。
过去一年,跨国医药巨头隔海“摘桃”,从中国本土创新药企和Biotech身上“摘取”了不少创新药项目,有些项目具有世界水平。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创新药价值正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认可,一方面也揭示了国内的一些Big Pharma虽然手攥大把现金却躇踌不前,使得诸多非常难得的项目流失海外。
医药产业发展是中国市场化进程的直接硕果,但近年来收入增长乏力。在此背景下,医药企业回归核心,聚焦有限领域,经营“止血”,保持现金流都是必要且必须的。
构筑协同竞争力
对包括正处于“瘦身”阶段的药企来说,“瘦身”只是提升企业敏捷性的措施之一,能否获得长足发展仍需要有更深层次的“组织思考”以及行动,包括——
1.必须把提升整体竞争能力与提升不同板块、不同产品线的竞争能力协同起来,将提升整体实力、整体竞争能力和集中协同发展与每个板块、每条产品线乃至每个岗位的活力、创造力结合起来。
2.必须重新审视所有部门、团队是否都有存在的价值,所有岗位是否有价值,砍掉相关管线或部门后的最大损失是什么,重新审视所有规定、流程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在哪里。这实际上也是决策团队、经营团队和管理团队的自我革命,是变革进程中最难的部分。
在提升战略确定性的同时,企业要保持足够的敏捷性、活力,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诸多“偶然”。笔者判断,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将会有更多药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活下来”,包括现在还无法预料的创新性措施,以便在新环境中能够以更强的竞争力立足于世界医药之林。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