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生物制药行业一直以来都由并购驱动,但近几年的情况不确定性有所增加。2024年,美国制药行业并购已呈上升趋势,今年这一势头有望持续。
在并购完成后,如何充分发挥标的潜力?如何与原有资产丝滑连接,产生“1+1>2”的效果?近日,行业媒体Biospace发布文章,从并购之后数据整合出发,探寻并购价值叠加之道。
根据趋势因时调整
如今,数据与药物本身一样是宝贵的资产。但数据的价值取决于并购方从中挖取价值的能力。因此,数据管理是关键。
但这并非易事。随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国数据监管日益严格,企业需因时而动,做好合规工作。
而收购完成后,随着数据范围的扩大,合规工作要解决的问题难度加大。如果没有强大的数据基础集中和标准化临床数据,整合新收购公司的数字资产就会成为一个巨大挑战。
有业内人士观察到,生命科学公司越来越认识到需要配备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法规整合数据的灵活技术,这是并购整合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效管理是关键
由于欧美生物制药行业的资金获取渠道大幅收紧,许多初创或中型公司现在都在探索并购机会,以推进新药研发及上市进程。
与此同时,规模较大的公司正在应对各种挑战,包括《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和专利悬崖。巨头积极寻求收购创新企业的机会,以帮助保护其收入来源。2023年,在百时美施贵宝收购Karuna公司和辉瑞收购Seagen等巨额并购带领下,行业掀起了并购热潮。
相比之下,2024年的并购交易较为温和,罗氏、葛兰素史克、Genmab等公司都收购了生物技术创新企业。
然而,新合并的公司面临着数据和运营方面的挑战,包括系统不一致,数据位置、标准和格式不统一,因此收购方很难将数据和管理数据的团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如果并购交易要取得预期成果,就必须应对这些挑战。
要重视跨系统整合
生物制药行业的另一大挑战是数据泛滥。随着新型数据捕捉设备的出现(如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和应用程序),数据的量、速度和多样性加速增长。
几年前,塔夫茨药物开发研究中心(Tufts CSDD)发现,Ⅲ期临床试验平均产生了360万个数据点,是10年前晚期试验所收集数据的3倍。
此外,过时的技术和操作也困扰着整个行业,临床试验仍以手动人工流程建模,存在角色冗余和交接过多的问题。许多临床试验技术仍然缺乏灵活性,传统系统占据主导地位。此外,由于工具碎片化,系统彼此相对孤立,跨数字生态系统整合试验数据难度较大。
目前,解决整个研发价值链效率问题的企业众多,解决方案层出不穷,但为了实现理想的效率,整个行业必须优先考虑合作和建立互通的可互操作生态系统。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相关科技公司合并,以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应对更广泛的挑战。
并购将继续成为生物制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核心战略,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否会进一步推动这一战略,我们拭目以待。要想在并购战略中茁壮成长,就必须将数据基础设施和分析技术视为核心组成部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