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印度瞄准下一代抗癌药

发布时间:2025-02-10 11:11:43作者:朱军生 编译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为制药业未来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聚焦投资于抗癌研究与药物创新。随着全球抗肿瘤药市场规模扩张,印度制药企业正专注迈进这一高增长领域的生物类似药和创新药的研发。
仅8%收入用于抗癌药研发
今年2月4日是第26个“世界抗癌日”,其宣传主题是“因独特而团结”(United by Unique),强调个体化的护理和治疗,以满足每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近日,据来自印度纳西蒙吉大学(NMIMS)管理与技术学院药学系助理教授Rahul Maheshwari分析,到2030年,全球抗癌药产品的销售额规模预计将达到5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4%。2024年,美国在抗癌研究、开发和制造领域的投入高达65.6亿美元,远高于印度。
印度制药业以仿制药开发闻名,在抗癌新产品开发方面的贡献有限。尽管印度制药行业销售额已达500亿美元,但每年仅有8%用于抗癌产品研发,这表明加大投入并开发具有原创性的新产品势在必行。根据印度国家癌症登记计划(NCRP)预测,2025年国家癌症新发癌症病例将从139万人增加到157万人。
有专家指出,不少全球跨国制药公司将其利润的20%用于抗癌药研发,因为保持较高的研发投资,所以为最终发现突破性抗癌新药(如CAR-T疗法)做出了贡献。相比之下,印度的创新药发展一直受到低利润回报和低投资比例的制约。
夯实基建势在必行
对此,印度制药业呼吁本国政策进行调整,应鼓励药企重视研发。当前,印度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间的合作较松散,需要提升合作紧密度,以克服本土抗癌药物开发的障碍。此外,印度在专业人才储备方面仍需提升,以满足突破性癌症疗法的研发需求,与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不过,开发一种抗癌新药并非易事。实际上,研发一款癌症创新药物的平均成本约为26亿美元。受有限性财政激励和支持政策的制约,印度制药公司过去专注于成本效益相对较高的仿制药开发,而不是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药研发。
此外,高端药学研究和临床药理试验的基础设施对药物开发而言举足轻重,印度的创新药研究基础设施尚在建设中,全球仅有少数临床试验在此进行。
当前,跨国制药巨头占据了全球抗癌新药18%~21%的市场份额,如罗氏的Herceptin和Tecentriq、诺华的Kymriah和默沙东的Keytruda均为新一代抗癌疗法代表。
印度的医疗保障计划(Ayushman Bharat)和国家健康计划(the National Health Mission)等举措的普及取得了成功,但主要集中在癌症以外的领域,促进以满足癌症治疗需求为中心的研究迫在眉睫。业内人士指出,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制药企业的高效管理相结合是确保长期创新增长的关键。只有优先考虑研发投入,才能推进抗癌新药研究。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