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破解跨省报销关键难题

发布时间:2025-01-24 17:47:20作者:文 杨峋来源:医药经济报

推广雄安新区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经验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范围已实现全国基本统一,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由国家层面统一确定和管理,各地不作调整,支付范围全国统一,体现了制度的公平和一致性。不过,考虑到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和医疗资源差异,国家也制定了各省市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的程序,放宽了各省市自行制定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和医用耗材目录的权限,以便更好地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
因此,部分省市在国家统一的医保目录基础上,形成了单独医保目录。河北、广东、江苏、湖南、海南、湖北等多省市也将部分或全部国谈药品纳入“双通道”和单独支付药品管理范围。尽管单独医保目录切实提高了当地药品的可及性,减轻了患者负担,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制,但也给医保的跨省报销带来了困难,这也是医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尽管国家医保局多次发文要求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并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支持,但仍存在政策差异、信息系统不完善、备案流程繁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资金管理困难等客观因素,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的推广实施或许可以成为破题的关键。
2023年8月,雄安新区创造性地将河北省与北京市医保目录融合叠加,建立了全国唯一的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鉴于其已有的良好效果,政策的推广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开展尝试,抛砖引玉,还望读者斧正。
雄安经验总结
雄安新区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实施一年多来,惠及包括疏解人员在内的参保人员52.62万人次,为群众减轻就医负担1.07亿元。我们或许可以从雄安总结成功经验,尝试在更多地区推广,但也要考虑雄安当地的地方特点和定位,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其背靠北京首都,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和实施北京方面的最新政策,也便于北京对新政策在雄安地区的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动态调整,确保政策不跑偏、不歪曲、不遗漏,更加适合当地和疏解人员的切实需求,这是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优势。
雄安新区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建立的背景是为了满足疏解人员的就医需求,将河北省和北京市的医保目录进行融合叠加,涵盖了京冀两地的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耗材,并保持实时调整更新。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职工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政策,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动态筹资机制,大幅提高报销待遇,在全省率先推出医保经办“视频办”服务,解决疏解人员医保业务京雄两地跑问题,切实保障了两地参保人员的利益。
笔者从中总结出雄安新区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的两大特性:一是邻近地区人员流动的定向需求,二是新区政策的大力扶持。
鉴于此,可以先尝试开展邻近地区的医保目录融合叠加行动,如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在特定省份地区建立试点区域,满足跨区域流动人员的医疗需求。如效果良好则可以通过大数据动态跟踪分析参保地和就医地的人员流动信息和就医需求,进一步将医保目录融合叠加的范围扩大。在国家层面也可以探索建立异地就医目录互认区域,在参保人员流动较多、异地就医区域建设基础较好的地区,试行就医地、参保地医保目录互认,进一步消除省内和省际间的医保待遇差异,提高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协调性。
实时互通调整
国家医保目录每年通过谈判动态调整,并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及时将相关治疗药品纳入医保,保证了医保目录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满足参保人员用药需求、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等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省级医保目录在国家医保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保持与国家医保目录的一致性和衔接性。如宁夏省医保局,在2024年先后印发了9个政策文件,将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复杂视网膜脱离修复术等100项诊疗项目;心脏固定器、关节镜等离子电极、眼科穿刺器等47类医用耗材;消炎止带合剂、四仁化湿合剂、复方紫草油涂剂等9个医院制剂;以及“取卵术”等10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和3个加收项目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规范了血液制品和蛋白类制品医保支付政策,通过医保目录动态调整,预计一个年度为参保患者减轻医疗费用负担2亿元左右。河南省医保局在2024年9月将188个符合条件的院内制剂纳入本省医保支付范围,并确定了全省统一的支付标准。广西省医保局在2024年7月新增37个治疗性院内制剂进入医保,并且纳入的院内制剂全部为中成药产品。湖北省医保目录截至2024年共收载各类院内制剂961种,其中武汉医疗机构制剂占比近三成。
可以看出,省级医保目录的调整频次更甚于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重点为地区特色的诊疗服务和院内制剂,以及部分医用耗材,各地医保目录的差异也主要体现于此。
如施行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除对各省医保目录中的名称和内涵进行逐条比对确认外,各省医保局还要加强协同合作,搭建协同平台,实时互通地方医保目录的调整情况,确保试点地区人员可以完整享受多地医保待遇。国家医保局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及时了解试点地区的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变化情况,监管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实施的效率和质量。
疏解堵点难点
对于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而言,各省市间的单独医保目录核对确认只是第一步,还需考虑各省市间的医疗资源和经济发展差异,建立配套政策,调拨资源,确保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的落地。笔者认为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实施亟待疏解的堵点难点如下:
1.院内制剂的跨省调拨。从省级单独医保目录来看,各省间院内制剂差异是最大的,考虑到院内制剂可能存在的跨省临床需要,国家药监局和国家中医药局早在2010年就在《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意见的通知》 中,规定了院内制剂在跨辖区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使用的情形和申请、审批程序。不过年代较为久远,实施案例也并不充足,政策对现今环境尤其是“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的适用性存疑。为了更好满足跨省就医人员的就医需求,或许可以参照2017年发布的《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将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院内制剂的跨省调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其他种类院内制剂的跨省调拨限制也可以尝试在同类医院同科室之间逐步放开。
2.医保资金的跨省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的建设完善一直是国家医保局的工作重点,其政策规定原则上执行就医地的支付范围,参保地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有关政策。因此,尽管医保跨省结算的效率已然提高,但报销比例依然存在差异,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可以进一步降低参保人员的就医负担,但同时也给各省医保局的资金结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未来试点地区省域内单独医保资金的结算由哪一省份负责,医保资金如何调拨等问题还需一一确认,或许可以由试点地区先行垫付,再定期核对医保账单款项根据适用地医保政策由相应省级医保部门统一结算。
结语
雄安新区省域内单独医保目录的施行,为疏解人员和新区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保障,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提升了新区的整体竞争力。未来如果能进一步在其他地区推广实施,在解决异地就医的痛点和难点方面将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还能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参保人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