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三年,落三年,不涨不落又三年”,按照药材市场周期规律推断,2025年一些高价药材价格会继续下滑,一些低价品种将横盘调整,只有少数品种有望逆势上扬,成为药市中少有的“黑马”。哪些品种值得重点关注?哪些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重点品种
虽然2024年有不少家种药材价格跌幅较大,但由于收益仍比种植粮食作物高,药农会继续种植,2025年多数家种药材,如当归、党参、款冬花、广藿香等种植面积不会大幅减少,价格可能继续走低。
人参、西洋参、薄荷脑、三七、芡实、薏苡仁、北京菊、亳菊、香砂、砂仁、黑胡椒、草果、益智仁等品种已低价多年,虽然2024年有的价格出现小幅上涨,但是利好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2025年仍值得继续关注。
2024年白芍、牡丹皮、辽细辛等药材价格都出现了较大涨幅,但这些品种生长周期长,未来1~2年内仍难有大量的新货产出,2025年有望在高价运行。譬如羌活、巴戟天、远志、黄芩、柴胡、秦艽、赤芍、威灵仙、猪苓等。
集采效应
中药材集采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降低其价格,满足了广大患者的医疗需求。
由于集采需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购量较大,可能会带动一些药材价格上涨,尤其优质选货,低价很难买到货。集采第一次展示了某些品种的实际需求量,但真正的需求量不止于此。不过,中药材集采终将推动药市更好更健康发展。
灾害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每年几乎都会有洪涝、干旱、低温、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某些药材减产,甚至遭受灭顶之灾。
近几年因自然灾害因素涨价的品种如酸枣仁,2021-2022年连续两年受灾减产,导致价格不断高升,2021年从300元(98货,公斤价,下同)飙升至450元左右,2022年再次受灾减产,加速涨价步伐,价格从年初的460元到9月产新之际涨至900元以上,2023年新陈不接之际高升至1050元。
2025年药市仍会有因遭遇自然灾害减产而涨价的药材出现,可重点关注果实类品种,如苦杏仁、山桃仁、枳壳、枳实、木瓜、乌梅、连翘、山茱萸、五味子、槐米、黑胡椒、益智仁、草果、香砂等。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