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IPO投资进退孕育新力量

发布时间:2025-01-24 17:19:41作者:辛春来源:医药经济报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在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以及港交所上市的企业共10家(北交所1家、上交所主板1家、上交所科创板1家、港交所7家)。如果单纯从一年的IPO数量来看待生物医药资本市场,心态很容易在极度乐观与悲观之间摇摆。创新药研发一般以十年计算,创新药投资者的心态如果无法与这个时间长度相匹配,往往很难在这个领域做出成绩,这也是政策呼唤耐心资本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充足市场需求、生物医药本身的科技属性以及诸多孕育中的致力于重塑产业的力量,都让业界普遍看好这个产业的长期前景。2025年生物医药资本市场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IPO与并购市场的分化表现意味着什么?笔者谈谈几点看法。
回眸2024
2024年的IPO市场走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从政策面来看,2024年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门槛明显提高。其中,主板要求三年累计的净利润门槛从1.5亿元提升至2亿元,市值标准从3亿元提升至5亿元;创业板年净利润要求从不低于6000万元调整为不低于1亿元;科创板全面提高企业的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如研发投入比例要达年收入5%以上或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8000万元以上,研发人员数量不低于10%,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至少要有7项。同时,沪深交易所进一步明确了主板、创业板以及科创板的板块定位,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上市板块。
这些新规要求也进一步体现在上市审核方面,对于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审核更加关注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护城河;对于传统企业,则严格审查其业务的可持续性和数字化转型能力。此外,“从严监管分拆上市”、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等亦提高了生物医药类企业的上市门槛。仅2024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宣布终止审查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就达到35家。
从企业经营面看,近年来,部分医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根据上市公司财报,2024年上半年,医药行业496家上市公司营收1.23万亿元,同比下降0.32%;净利润超1000亿元,同比下降1.55%,净利润率8.42%,较2023年同期收窄0.1个百分点。投资者对医药股的信心减弱。

新力量涌动
回顾过去10年每年新增的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数量,可以看到,在2015年井喷式新增236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后,2016年出现的“断崖式下降”程度要远远大于2024年。而从绝对数量看,2018年只有8家企业上市,数量比2024年的10家还要低。如果投资者站在2018年的时间点上看未来大概也颇为悲观,但因此而离开生物医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就会错过2019年开始的反转以及随后长达4年的“长牛”。
生物医药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政策的核心焦点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过去几年,成功IPO的不少生物医药企业在经营质量与创新能力方面均显不足——既没有回馈股东,也没有兑现借助资本力量实现企业升级转型的承诺。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样的资源应该流向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领域。
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无论医保基金当年是否有结余,医保基金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放松支付标准,利多生物医药企业资本市场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并给未来的养老带来挑战。
真正有洞见的投资人和企业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时代浪潮的变化,即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更大增长将来自于创新与“出海”的成功。通过真正的人无我有的创新获得市场的高溢价,通过“出海”在更多的市场获取收入。
无论从民生需求、人口老龄化趋势还是科技属性来看,生物医药产业都是永远的朝阳产业,阶段性的后撤往往孕育强大的新生力量。同属资本市场,IPO遇冷的同时并购市场表现却异常繁荣——通过行业内的并购整合,出清落后产能,推动头部企业的升级转型,使之更能够承载生物医药中国制造、承载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时代呼吁的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华为,而不是锱铢计较却能力落后、思维固化、认知落伍的医药商人。
不过,一个传统行业的破茧重生不单单依赖内生的力量,中国汽车产业的突破发展依赖的也不是传统厂商,而是蔚来、小鹏、理想、小米这样的由互联网转型而来的企业,以及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传统企业中的破局者。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也孕育着这样的力量——Alpha Folder人工智能孕育重塑创新药研发的潜力、百度牵头发起百图生科生命科学平台公司、拼多多创始人黄铮辞任后专注生命科学与食品科学、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也转向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这些力量以及那些我们还没有关注到的力量,将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新的发展范式。

2025年五大趋势
尽管短短一年的时间尚不足以让生物医药市场基底孕育的庞大力量充分燃动起来,但大趋势下,生物医药产业只会是“短熊长牛”。因为行业本身非常好,只是探路者们还在寻找解锁这个产业的正确打开方式。展望2025年,医药资本市场将呈现以下5点趋势:
IPO市场有望反弹 2024年IPO市场已经基本触底,预计2025年市场将出现反弹。普华永道等机构的预测也显示,尽管IPO市场不会回到2021年的高峰水平,但会从2024年的低谷反弹。这一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实力的增强、市场情绪的回暖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
融资环境逐步改善 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难度有望降低。一方面,VC融资市场的回暖将为初创Biotech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IPO市场的反弹也将为成熟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这将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研发和生产活动。
更加注重创新和合规 在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治疗效果,以满足市场对创新药物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并购活动持续活跃 2024年的多起并购案例以及多个大体量生物医药并购基金的成立,均清晰地昭示了2025年很可能是一个生物医药并购的大年,一些意想不到的并购很可能会出现。
国际化进程加速 一方面,国际化是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必然出路;另一方面,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实力也已经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跨国医药企业对Biotech公司的收购、大手笔License-out交易、NewCo的活跃等都是这种认可的实际体现。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