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各地相继发布落地措施。日前,江西省卫健委印发实施方案,对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调整和使用金额提出新要求。不久前,湖南亦发布了紧密型医联体药品遴选指导原则。
在业界看来,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的制定和调整有助于畅通县、乡、村之间的用药衔接,提升基层药品的配备水平和合理使用能力,为基层市场注入新活力。
提高资源利用率
当前,我国不同省份和区域之间,基层用药情况差异较大,各地尚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药品配备种类不足,部分基层医疗人员对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对一些适用于基层治疗的药品不敢使用、不敢配备的现象。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众多,但单个机构药品用量相对较少,导致药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药品供应时常出现不稳定的状况。
有行业专家表示:“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将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基层的用药需求以及推进药品供应和服务下沉是核心要点。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目录限制,且兼顾了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
对于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的制定和调整意义,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基层医疗分会秘书长、维康药业基层医疗总经理楚世涛认为:“一是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重复用药和浪费;二是促进分级诊疗落实,有助于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用药衔接,减少因其导致的治疗中断或调整;三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补充和完善基层药品配备,提高对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能力;四是统一的用药目录有利于加强对药品的全程监管,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规范药品使用和管理。”
注重临床使用实际
按照江西省的要求,所有紧密型医联体在今年5月31日前需完成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的调整制定并建立动态优化机制。以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医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为重点,遴选循证证据充足、临床使用频度高、剂型规格价格适宜的药品。
湖南则提到,将以临床应用为基础,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相协同,注重药品循证证据、临床使用实际和专家技术支撑作用,充分考虑上下转诊用药需求。适当增加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和消化系统疾病(含胃肠炎、腹泻)、地方常见病、儿童用药、缺药登记频次较多等药品种类。
《医药经济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调整后,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数量通常会有所增加。那么,哪些品种将有机会进入目录?一方面,药品配备品种数低于全省基层用药品种数平均值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根据需求适当增加用药品种。另一方面,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治疗药物,感冒、咳嗽、发热等常见病治疗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医保药品、集采药品等药品预计会优先适当进入。
加强与医联体合作
法伯市场预测模型显示,到2028年,预计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渠道在总体医药市场中的占比为10.3%。在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下,企业如何进一步开拓基层市场?
楚世涛建议,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加大对慢性病、常见病用药以及国家基本药物、医保药品、集采中选药品等的研发和生产力度,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积极与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医联体的药品采购和配送体系,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同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方式,构建价格竞争力。此外,加强基层市场的营销团队建设,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法,如公益活动、健康讲座、学术推广、专业培训等,提高药品在基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