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制药行业不断发展,药企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适应新的复杂的试验设计到应用尖端技术,要想可持续发展,药企需要对目前的研发格局有深入了解。有机构对150家多国药物开发商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研发趋势。
巧用人工智能控成本 由于方案设计日益复杂和患者招募困难,49%的开发商认为,临床试验成本的上升是2024年的最大挑战。而难以招募到患者和监管要求的复杂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挑战。
大药厂在以患者为中心、更多地使用真实世界数据(RWD)/真实世界证据(RWE)以及患者多样性等方面面临着障碍。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在投融资、供应商合理化和更多地使用RWD/RWE方面遇到了挑战。
无论公司规模如何,创新的试验设计、人工智能(AI)、个性化/精准医疗和资产价值最大化都被认为会带来各种机会。
患者招募多样性提升 增加患者招募多样性的能力有所提高,主要是大药厂,42%的公司认为情况有所改善,而2023年这一数据为29%。
受访者认为,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策略的主要目标是消除患者参与的障碍,提高总体注册率。
首要策略包括:建立或改善与患者权益保护团体的关系,针对每项临床研究采用更广泛的地理布局,并在更多的国家开展研究工作。
近年来,远程监测/远程医疗访问有所下降,这为改善面对面的患者体验提供了机会。
超9成试验可能拥抱DCT 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的采用率继续增长,目前有36%的试验有DCT元素。在合适的试验场景,DCT已逐渐从一种可选择的药物开发方式变为必要条件,药物研发正从传统模式向更灵活、更技术驱动的方向发展。
DCT的增长预计将会持续。受访者预计,两年之内,超过90%的试验将出现去中心化元素。
DCT逐渐成为药物研发“标配”,尤其是中小型制药公司表示,对DCT的使用率更高,预计到2026年将有更高的使用率。
外包服务使用率增加 三分之一的药物开发商(35%)表示增加了职能性服务提供商(FSP)外包,而只有29%的药物开发商增加了对全方位服务外包(FSO)的使用。FSO是以试验为基础的端到端临床开发服务的外包模式,而FSP则是企业将部分或全部单一功能外包给外部合作伙伴。
受访者还表示,目前FSO仍占临床工作外包的三分之一以上(34%),FSP和混合模式各占大约相同的比例(35%),余下的(13%)则是内包或临时配置人员。
与之前所报告的情况相类似,患者招募、临床实验室和诊断服务是可能被外包出去的药物开发重要工作。对大型和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来说,FSP外包的增长速度要快于FSO。在每个细分领域,超过15%的药物开发商正在减少对FSO的使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