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跨境医药区域集采双向赋能

发布时间:2025-01-20 11:11:25作者:秦禾来源:医药经济报

1月9日,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启动,这是国家医保局指导地方建设的首个跨境医药区域集采平台,旨在提供国内、国际医药集采业务的信息服务,实现药品、医用耗材等从集采到结算的全流程管理。这一平台可望开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医药集采领域的深度合作,消除医药贸易壁垒,促进医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我国医药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
并非一蹴而就
东盟成员国总面积约449万平方公里,人口6.62亿,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当前,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激烈,寻求海外发展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东南亚交通便利,文化相近,人种同源,是中国出口最便捷的天然大市场。我国医药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和优势,足以满足东南亚国家的医疗需求。加上此次相当于国家背书的平台搭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当然,进军东南亚市场并非一蹴而就。于东南亚市场而言,此时的中国有点像20多年前的欧美发达国家,携技术经营管理理念而来,但又不完全相同,竞争主体更多元,形势更复杂。
有人说:“中国企业已经有了‘出海’发达国家如欧盟的历练,开发东南亚市场自然不在话下。”这就忽略了两地的政策差异,至少在药品准入管理系统方面,东南亚市场政策各有侧重,而欧盟市场统一高效,产品拿到欧盟批件就能在其成员国上市的局面,短时间内不可能在东南亚市场出现。
提前做好准备
有志于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企业,在摩拳擦掌的同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一,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东南亚地处低维度热带,气候环境、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种类与国内不同,药物治疗需求有差异。
第二,东盟由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10个成员国组成,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制度等相差较大,医疗习惯和现状也不同。
第三,各国的医疗、医药市场管理程度不一,既有新加坡这样的发达严格法规市场,也有像缅甸这样的欠发达的初级市场,医保政策更是千差万别。
第四,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产品线。一是找出对标东南亚的产品,二是从自身研发水平出发,开发符合条件的新产品,甚至采取“拿来主义”,用购买方式加速布局。
第五,药企切入市场的重点品种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比如有的企业深耕低端普药市场,如今有了广泛成熟的商业渠道,可事半功倍;有的企业以高端新产品快速切入赛道,满足临床急需,可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
第六,有创新思维。我国企业进军欧美市场基本是以仿制药为主,即使是创新药也有现成的靶点、临床共识和成熟的医疗体系,而开拓东盟市场主要以创新者的姿态出现,没有现成的模式体系可用,甚至要自主搭建。这就需要有面对新问题、探索新办法的勇气和智慧。
第七,知己知彼,攻守兼备。联合集采平台,并不只是单向利好。合作是双向的,东南亚企业也有优势仿制药新品,可借合作东风打开中国市场。遑论其中的发达国家,以及向西方开放的国家,可能携先进技术和低廉的成本给国内企业带来反向竞争。
★★★ 结语 ★★★
当前,广西已经完成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线上“广西医保云平台+N”、中国医保健康展示馆的建设等工作,为面向东盟等国家开展集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将建立国内外购药便捷服务通道,逐步满足区内参保人员、区外异地就医人员以及东盟国家跨境就医群体的实时线上购药需求,积极促进国产药品进入东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