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2025年医改十大趋势预测

发布时间:2025-01-13 15:57:18作者:秦永方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4年12月24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第一次会议在国家卫健委召开,明确协作会商机制由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五个部门组成,坚持同题共答,协同推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设以基层为重点的分级诊疗体系、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等改革任务落地落实。预示着医改进入新业态,在此,笔者预测2025年十大趋势:
第一,纠风反腐力度加大。
随着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改革的推进,医疗行业持续纠风反腐,挤压药品、耗材、设备回扣空间,违规风险成本大增,预示着“以药补医、以材补医、以检查补医”时代即将终结。
第二,医院运营压力加大。
医疗消费出现“降级”,延迟拖延就医现象出现,特别是DRG/DIP医保付费政策变化,门诊统筹共济报销,低门槛住院现象将会减少,都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收入的增长,增加医院经济压力。
第三,医保改革加快。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医保基金筹资增幅也面临较大的压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医院实际成本弥补难度加大。虽然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速,但提升的是医疗服务技术价格,降低的是医技检查价格,对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医院带来更大的影响和冲击。
第四,医保监管从严。
随着“驾照式”积分制度的实施,飞检力度不减,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价格监管力度从严。
第五,患者基层就医占比提高。
随着“强基层”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强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留住患者的积极性提高,通过体系内转诊控制等措施,加之医保门诊统筹下基层医疗机构无门槛费等措施的配套,在基层就诊的患者占比会逐步提高。
    第六,诊次费用滞涨或降幅明显。 随着门诊病例分组(APG)推行,门诊次均费用增长遇到滞涨或负增长,由于DRG/DIP预算打包,次均费用增长同样遇到滞涨或负增长。
第七,医院绩效变革加速。
医生作为医院第一生产力,如何防止社会补偿待遇渠道收窄下的“躺平”现象,充分调动积极性成为绩效改革重中之重。
在绩效总额有限的条件下,绩效向医生倾斜成为医院绩效管理的必然选择,既要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还要兼顾公平,又要体现公益性,医院绩效变革挑战大增。
第八,医院人员增幅降低出现裁员。
在医院增收不足的现状下,粗放式的规模扩张及疫情期间人员增速过快带来的业务量不能满负荷,导致医务人员的相对过剩,人员增加幅度将会出现下降,医务人员就业压力较大,如果医院的经济实力不能承受亏损,裁员是绕不过去的坎。
第九,医院床位过剩明显,学科整合加速。
医院病床规模扩张后遗症逐步显现,许多学科为“缺患者”而发慌。对于“发展”不起来的学科,加强学科整合共享护理单元成为新常态。
第十,转型医养结合医院。
卫生经济规律使然,如果医院没有资源来源,高负债和巨额亏损下很难持续发展,拖欠工资降低绩效或不发绩效的医院占比提高,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医院将会倒闭,部分医院可能转型医养结合医院。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