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基层药品扩围 多元协同破障

发布时间:2025-01-13 15:56:22作者:龚晓红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国家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旨在进一步纾解人民群众“用药难”问题,但在其落地施行的进程中仍面临一些难题,笔者结合基层实际提出相应的破解建议。
药品供应保障突围
问题: 药品供应环节中,药企易受原材料供应短缺及生产设备突发故障的影响而出现生产停滞,药品的稳定供应面临严峻挑战。部分药品原材料依赖进口,一旦供应链路遇阻,基层医疗机构供应可能受影响。同时受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等因素影响,部分区域医疗机构药品配送交通不便,配送时效大打折扣。尤其在偏远山区,物流配送较为困难,高昂成本与低下效率制约药品供应。
建议: 由政府部门牵头,卫健、药监、医保等部门联合医疗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原材料采购渠道,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特别对于进口原材料,应积极寻找国内替代品或拓展多个国际供应商,以分散供应风险。同时,与药品供给企业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在生产中断时能够迅速启动备用生产线或协调其他企业生产,保障供应的连续性。
依托医联体(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和城市医疗集团),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为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科学建立药品配送中心,缩短配送距离,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如无人机配送,提高偏远地区的药品配送效率,同时采用智能仓储物流技术,提高医药物流效率并保障药品安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升药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确保药品供应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药品管理短板补齐
问题: 不同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储存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一些设施较为落后的机构难以满足特殊药品,如需冷藏的生物制品等的储存标准。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加,人员管理能力无法及时提升,精确监控药品的库存量、有效期等细节变得更加困难,这可能导致药品的积压、浪费甚至过期。
建议: 政府通过项目推动和专项经费扶持等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储存的软硬件水平,确保各类药品在适宜的环境中存放。依托医学会、医联体(包括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和城市医疗集团)的牵头单位,定期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技术培训,保障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药品存储设施。引入智能化药品库存管理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等软件工具,协助医疗机构实时更新药品信息,有效管理库存,减少药品“零差率”政策下医疗机构的药品损耗和其他额外成本。
医保政策衔接畅通
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在增加药品种类以保障药品供应后,可能会遇到医保报销目录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导致一些新增药品不能迅速纳入报销范围,从而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另外,对于新纳入的药品,确定医保支付标准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评估药品的成本和疗效等因素,这一过程可能造成政策实施的延迟。
建议: 建立高效的响应机制,确保垂直沟通渠道畅通,实现中央到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快速联动,以便及时调整医保报销目录,满足新增药品的报销需求。在横向层面,由政府主导,搭建医保、卫健、医疗机构、药品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协商平台,共同商定医保支付标准和临时报销政策。对于尚未纳入报销目录的新增药品,采取前期由医疗机构或药企先行垫付的措施,例如实施“先诊疗后付费”的模式,待医保和卫健部门审核通过后,再进行报销,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务人员能力提升
问题: 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医务人员需掌握的药品知识,包括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也在持续扩展。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向患者详细说明新药品的使用要领,特别是当面对老年患者或教育水平较低的患者时,提供用药指导的挑战更为严峻。
建议: 卫健部门负责牵头,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以增加他们的前沿药品知识。利用卫生健康信息化系统,构建药品信息数据库,并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工具,协助医务人员快速查询和学习新药品的相关知识。可邀请权威专家编制简洁明了的用药指导资料,如图文并茂的宣传页,辅助医务人员更有效地指导患者用药。同时,各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更便捷地向患者解释药品信息。
重推广提高患者配合度
问题: 患者往往对常用药品产生依赖,对新增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常因品牌知名度低而不信任新药,同时担心可能的未知不良反应,或受既有病情认知的影响,不愿尝试新药品。尤其是老年患者,受传统用药观念限制,更倾向于在大医院购药,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新药持排斥态度。患者获取药品信息的途径有限,主要依赖医生的简要介绍,难以深入理解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复杂信息。基层使用替代药品的剂型、服用方式及频率的变化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加之医患沟通不足,患者难以认识到新药的优势和必要性,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建议: 卫健与药监部门可携手合作,推动医疗机构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药品知识。一方面,编制宣传册、海报,并通过网络平台,详细说明新增药品的功效、安全性及副作用处理方法,展示使用实例和数据,以丰富患者获取药品信息的途径。另一方面,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确保医生在开药时能够解答患者疑问,并进行新旧药品的对比分析,药师通过小贴士进行再次提醒,对于老年或理解能力较低的患者,邀请家属参与用药沟通。依托家庭医生服务,进行上门随访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针对老年患者对基层医疗的不信任,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坐诊和培训,利用远程会诊等技术手段改变其观念,从而有效推动基层药品管理机制改革,增强患者对基层用药的接受度和配合度。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