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起,药品追溯码的监管应用正式启动,且力度持续加大,计划在6月底前实现应采尽采、应扫尽扫、能接尽接的目标。随着药品追溯码的全量采集应用,医保基金监管步入全新阶段。在业界看来,作为追溯码应用的核心环节,医药零售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筑牢合规防线。
打造合规数字化平台
自2024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药品追溯码采集应用试点工作。期间,国家医保局及各省医保局相继召开药品追溯码医保监管应用恳谈会,行业协会、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医药电商平台等纷纷响应,主动发布《关于积极响应药品追溯码医保监管应用倡议书》,倡导全体员工及行业同仁全力做好药品追溯码的“赋码、扫码、上传”工作。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5日,已成功采集82.6亿条数据,覆盖定点零售药店达49.72万家。国家医保局亦明确表示,将充分挖掘药品追溯码的数据价值,构建各类大数据模型,拓展监管应用场景,精准打击串换、倒卖医保药品,空刷套刷医保卡,伪造处方等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并加大处置力度。
这一进程中,各地也出台相关政策。日前,湖南省药监局发布《全面推进药品批发企业药品追溯及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的通知》,要求自2025年2月1日起,全省所有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总部需对所有赋码药品进行出入库扫码;并于2025年4月30日前,完成与药品追溯监管服务系统的对接,上传药品购销存、储运温湿度信息。
国家层面大力推进药品追溯码采集工作,不仅能有效保护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免受假冒药、回流药的侵害,还能助力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切实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用药安全。
在爱创科技医药行业解决方案专家刘晓武看来:“医保控费的最终监管落脚点在医院和药店。从医药机构的操作流程来看,所有操作都要以追溯码为依据。比如起始库存的同步、日常出入库的盘点,以及与处方相关的患者身份信息等,都要上传至国家医保平台。这种需求给上游企业带来了新要求,医疗机构会要求上游的医药商业或配送单位,提供药品的关联关系数据,支撑医保上传的追溯体系数据服务。各省医保平台要求前端一物一码追溯能力传导至末端,这使得追溯码的验真、防重、异常处理等功能愈发关键。以重复码处理为例,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应急方案,保障药品追溯码上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药品流通环节紧密相连
从产业发展来看,追溯码采集意义深远。对工业企业来说,未来代码采购、代码集采、代码结算等模式很可能成为发展方向,提前布局方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对零售药店而言,随着监管日益严格,遵循药品追溯码规范要求是确保运营合规的关键。
当前,零售药店正积极响应推进药品追溯码的采集与上传工作,但实际操作过程也面临一些问题。某连锁药店负责人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尽管药品追溯码体系在制度层面已搭建完成,但在门店营业中,要确保员工能够迅速且精准地将药品追溯码信息上传至对应系统,可能仍有难度。为使全体员工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企业组织了专门培训。同时,面对海量的药品流转数据,现有操作流程与技术手段在回溯药品详细来源、流通路径及销售去向时,能否实现高效查询、快速定位等问题也亟待优化。”
值得关注的是,在药品追溯信息采集和应用方面,此前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并未完全覆盖医院、药店和药品消费者等终端使用群体。如今,药品追溯码成为实现药品全流程追溯监管的核心要素,不仅实现了药品的精准识别,还打破了院内院外的信息隔阂,让药品流通环节紧密相连。
刘晓武认为:“药店上传追溯码至医保平台,主要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对接或大型连锁药店自研进销存系统直接对接两种方式。O2O模式下,订单由就近线下药店配送,涉及医保报销的药品需扫码上传信息。B2C模式通过虚拟电商仓管理订单,同样需要完成医保药品合规上传追溯码。而连锁品牌药店的生产模式(如是否外采、有无代加工)、采购模式(是仅依靠自有经营公司和仓储,还是与第三方经营公司或配送单位合作)以及销售模式(是否线上线下结合)复杂多样,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适应药品追溯码全面推进的趋势,确保在合规运营的基础上实现更好发展。”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