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家A股上市药企赴港上市不同的是,2024年,国内有多家创新药企通过私有化、并购港股资产后再注入A股等形式,走出一条相反的道路。
如复星医药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复星新药支付现金对价54亿港元、以吸收合并的方式私有化复宏汉霖,从而退出港股市场。私有化退市将助力复宏汉霖的可持续增长,加强复星医药在创新生物药领域的战略布局。2019年上市时,复宏汉霖只有一款产品汉利康实现商业化,目前已有5款产品在境内外上市,未来增速可期。据最新消息,国家发改委已备案批准该交易。
石药集团则通过新诺威的分拆上市、注入资产,实现了“H+A”股的资本布局。目前,新诺威的资本操作已完成两笔、待完成一笔。最早一笔是2021年7月27日,提出以8亿元对价收购控股股东恩必普药业所持有的石药圣雪100%股权方案,并于2022年11月完成并购后并表;第二笔是2023年8月30日,发布再斥资18.71亿元并购石药集团旗下创新药公司巨石生物的51%股权,并于2024年1月完成并购;尚未完成的第三笔是2024年10月15日新诺威发布并购草案,拟作价76亿元收购石药集团旗下石药百克100%的股权。公开资料显示,巨石生物、石药百克均是石药集团旗下的创新药资产,石药圣雪则是石药旗下大健康领域的功能性原料公司。
随着新诺威一次次并购港股资产再注入A股的“资产腾挪”,其股价和市值也一路爬高,2021年7月第一次并购方案公布前,新诺威股价13.98元,截至2025年1月6日收盘价24.25元,股价上涨73.46%,总市值340.71亿元。其次是业务与资本市场布局得到优化,通过这几次资产并购,石药集团更好地整合了集团内部创新药业务架构和资源配置,将新诺威作为集团创新药的资本运作平台,在优化经营运作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不久后,新诺威就更名为石药创新。
进与退,表面上看是截然不同的决策,但落脚点都是为了上市公司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从这个角度看,选择交易所、决策进与退是个技术活。第一,不同的交易所,市场定位、属性和交易规则显著不同,市场资金也形成了不同的投资喜好或风格。因此,经常出现因市场自身差异导致同一上市公司估值不同的情况。以美、港、A股市场创新药企为标的,通常是美股估值更高,港股居中,A股相对低一些。第二,即便是同一交易所,IPO上市的时机不同,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层次、市场定位也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资金推动型的行情来说,影响尤为明显。第三,对部分历史沿革较为复杂的老牌企业来说,市场、资本客观上存在认知差异。譬如对由原料药巨头转型而来的创新药企,市场资金相对谨慎;而对刚上市、没有套牢盘的新股、次新股,市场热钱相对集中。
建议拟上市医药企业尤其是创新药企,在选择目标市场和合适的时间挂牌交易时,应重点考量两个维度:一是市场定位、市场容量、资金流动性以及市场差异可能导致的估值差;二是关注上市难度、IPO与挂牌时机、后续融资功能以及主要市场与客户的认可度等。(庞然)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