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成药联采进入成熟期

发布时间:2025-01-13 14:44:37作者:郑佩来源:医药经济报

1月5日,湖北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就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答记者问,就中成药集采的难点及其解决办法、如何保障中标产品降价不降质等问题,回应民众关切,重申了国家医保局提出的“集采改革无禁区,行业的特殊性并不是虚高药价避风港”理念,表示将常态化推进中成药全国联采。
规则出现三大变化
本次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于2024年12月30日开标,涉及第一批中成药集采的接续和全国扩围,以及第三批中成药集采纳入的新品种,两个批次共37个采购组54个品种175个药品,有4.2万余家医药机构填报了历史采购量和需求采购量,涉及超300亿元的中成药销售市场;共有387家企业、510个代表品参与现场竞争,297家企业、373个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5%。
本次联采降幅创新高,价格创新低,与化药第十批国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清开灵注射剂降幅最高达96%、次低价降幅也达到93%;双黄连注射剂降价超过90%,地榆升白、丹参、保妇康的价格降幅也都在80%以上。业内人士统计发现,在平均降幅上,按基准价格基数计算,即企业原来的最低挂网价计算,三批集采的平均降幅是68%。对比此前的数据,中成药第一批集采降幅约42%,第二批为50%,本次降幅为70%。
针对中成药集采的难点,本次联采规则做了以下调整:
一是合并集采解决独家难点。对同方同名、同方异名和异方异名中成药及相关药品,基于临床可替代性进行合并集采,解决独家品种过多且不利于竞价的难点。本次联采将多个独家产品分在一组,造成充分竞争。
二是品内品间竞争破除围标。采取“先入围再排序后中选”原则,设置品内和品间竞争规则,同品种内需入围竞争,不同品种间在入围基础上整体排序竞争,防范企业降价惰性,避免合谋围标可能。
三是缩小价差突出价格治理。引导原来价格高的产品多降价,原来价格低的产品少降价。申报环节同企业品种需符合比价关系,消化各省平台价差;入围环节对高价药初始价格打折降价,缩小初始价差;竞价环节引入日均费用均值,纠正偏离价差;中选环节采用三倍上限,降低中选价差。
保质稳价高质发展
笔者认为,中成药联采基本从探索期进入了成熟期,大幅降价将常态化。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药价大幅下降后,企业如何保质保量”的问题,国家医保局专门召开了由医保局、药监局、医疗机构、中选药企参加的座谈会。会上,药企详细介绍了价格高降幅中标的原因,保障质量和疗效的办法,并承诺足量按时保障供应,正面回应网上质疑。
在保障疗效和质量的基础上,中成药联采对中医药行业影响深远。中成药品类多、用途广,属于老百姓常用药,覆盖人群广,使用率高,而且疗程较长。以量换价,将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负担,体现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惠及大量普通人群。同时,集采方式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有利于挤掉药品流通环节不合理的水分,净化市场环境。
随着集采工作不断深入,行业可望提高集中度,促进产品创新升级。而在集采机制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措施,一方面保障了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也倒逼企业重视生产质量。长远来看,行业将进一步统一并完善标准,对中医药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院内营销合规升级
作为医药营销从业者,笔者更关心中标产品的市场前景。当前,中成药在医疗机构取得的销量,除了疗效,还有营销因素。中成药大幅降价后,部分医生的处方积极性可能受到影响,需要企业改变营销思维和模式,加大中成药在医院的推广工作。
目前,院内产品推广主要依靠客情和学术。相同药效情况下,医生优先选择好感度高的产品无可厚非。医患关系也很重要。因此,厂家要注重产品的宣传推广、药企的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大众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帮助医生维护医患关系,即打造名厂、名医、名药。
当然,学术推广也要同步,只有扎实的学术推广,才能让医生了解药品属性,并推荐给合适的患者。笔者建议,企业在开展学术推广时,不妨让医生参与产品的学术挖掘、整理和总结工作,特别是在临床层面,多让医生参与研究,协助其取得科研成果,造福患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