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当时科利毒素首次被提出作为治疗手段。此后,1986年美国FDA批准干扰素用于治疗,1990年批准卡介苗(BCG疫苗),1992年批准白介素-2(IL-2),为免疫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2011年,FDA批准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Yervoy,标志着肿瘤免疫治疗进入新阶段。
2017年,FDA批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进一步拓宽了治疗路径。2023年,FDA批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疗法,为免疫治疗领域增添了新选择。预计到2032年,肿瘤免疫治疗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美元。
近日,基石药业宣布,公司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的管线CS2009(PD-1/VEGFA/CTLA-4三特异性抗体)已在澳大利亚递交临床试验申请,本就火热的肿瘤免疫赛道又添新面孔。
双抗发起挑战赛
以PD-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通过不断拓展适应症,引爆了全球市场的需求。2023年,4款PD-1/PD-L1抑制剂Keytruda、Opdivo、Tecentriq、Imfinzi全球销售额超450亿美元。面对2028年即将失去核心专利的Keytruda和Opdivo,国内外虎视眈眈,康方生物、百利天恒、科伦博泰底层逻辑皆围绕此展开故事,且三家都讲同一个故事:分割Keytruda市场,技术手段代表分别为双抗、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双抗ADC。
笔者认为,双抗/多抗走的是取代逻辑,通过组合两种或多种抗体,以期取代或改进传统的单一抗体治疗;ADC更多的是辅助逻辑,即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作为已有治疗的补充或加强手段。以阿斯利康为例,公司2条双抗管线PD-1/CTLA-4和PD-1/TIGIT药物组合的一线临床策略中,主要目标是替代现有治疗,而TROP-2 ADC药物Dato-DXd意在联用。
2024年9月,康方生物在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披露公司PD-1/VEGFR双抗药物AK-112头对头Keytruda的Ⅲ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相比Keyturda,AK-112可显著提升mPF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至11.14个月(vs 5.82个月),降低49%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市场认为这极有可能转化为总生存期(OS)获益。
于是紧接着,资本开始跟风进入PD-1/VEGF双抗赛道。就连默沙东也坐不住了,11月14日以5.88亿美元首付款,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将礼新PD-1/VEGF双抗管线Jankistomig收入囊中。
三抗已跃跃欲试
双抗过后,还有哪些研发方向值得关注?三抗已崭露头角,跃跃欲试。
11月11日,基石药业披露CS2009临床前数据,结果显示,优先作用PD-1和CTLA-4双阳性肿瘤浸润T细胞,限制外周活性提示更好安全性;抗VEGF作用与贝伐珠单抗类似;小鼠抑瘤效果优异。
理论上讲,三个靶点作用机制不同,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CTLA-4在T细胞激活过程中发挥初步激活作用,促进更多初始T细胞激活、迁移浸润至肿瘤组织;PD-L1抑制剂作用于效应T细胞,逆转耗竭;VEGF抑制剂不仅可阻断肿瘤细胞营养供给,发挥直接抗肿瘤作用,还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促进免疫细胞浸润。
实际上看,三个靶点皆属于成熟靶点,两种组合已获批用于至少7种肿瘤治疗。例如,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已获批用于RCC(肾癌)、CRC(肠癌)、HCC(肝癌)、NSCLC(肺癌)、MPM(胸膜间皮瘤)、EC(食管癌);PD-L1抑制剂+VEGF抑制剂已获批用于RCC、EC(食管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
但目前两种组合都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相较于PD-L1抑制剂或CTLA-4抑制剂单药,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组合短期内肿瘤缩小效果并不占优势,但可以带来更长拖尾生存效应,即可能提供更长时间的肿瘤控制,使患者在治疗后能长时间维持较好的生存状态。
比如,PD-1抑制剂Opdivo+CTLA-4抑制剂Yervoy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CheckMate-067研究,治疗肠癌患者的CheckMate-8HW研究;而在PD-L1抑制剂基础上进一部联合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可提高客观缓解率(ORR)、延长mPFS,但不能带来生存获益,比如PD-L1抑制剂Tecentriq+VEGF单抗Avastin+卡铂紫杉醇治疗NSCLC患者的IMpower150研究、Keytruda+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Lenvima+化疗对比Keytruda单药+化疗治疗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的Leap-006研究和Keytruda+Lenvima与安慰剂联合Keytruda治疗转移性NSCLC患者的Leap-007研究。
对于肿瘤疗效评估来讲,短期肿瘤缩小效果有助于加强治疗信心,长期生存则是公认的“金标准”,都非常重要。由此,三靶点联合设计的CS2009有可能解决上述不足。
路遥方知马力
对于CS2009未来商业前景,基石表示:“期待看到CS2009能让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肾细胞癌、宫颈癌、肝细胞癌、胃癌在内的患者、尤其对于PD-L1疗法响应不佳的PD-L1低表达或PD-L1阴性的群体进一步获益。”
这一策略聚焦不响应和低表达人群,较为明智。目前PD-1原发耐药无解,有赖于CheckMate227和CheckMate9LA两项国际Ⅲ期临床试验的数据证实,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联合使用,后者可以补足PD-1抑制剂对PD-1低表达肿瘤的不足。
CS2009作为刚入局者,想站稳脚跟还得与不少对手比拼。例如,阿斯利康PD-1/CTLA-4双抗volrustomig被认为是年销售额有望达到50亿美元大品种,目前已布局4项国际Ⅲ期:同步放化疗HNSCC(头颈鳞癌)巩固疗法、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药物用于uMPM(胸膜间皮瘤)、同步放化疗宫颈癌巩固疗法、联合化疗一线治疗NSCLC。一些业内人士对上述4项研究的前景持较为乐观态度。此外,康方/Summit的PD-1/VEGF双抗AK-112正有取代Keytruda的熊熊野心。
届时,CS2009能否通过疗效与上述对手一战,还需要时间检验。基石之外,宏成药业也有一款PD-1/CTLA-4/VEGF三抗HC-010,目前处于临床Ⅰ期。三抗未来能否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值得持续关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