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国家医保局组织力量修订了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以下简称“医保通用名”)并公开征求意见。
长期以来,医用耗材企业命名自由度较大,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异物同名、同物异名的现象,产品名称不能满足精准、高效的辨识要求,大大增加了医保管理难度。
构建形成规范统一的医保通用名标准体系,对功能相近、临床价值差异不大的耗材合并同类项,合理确定医保通用名,可解决当前医用耗材识别难、区分难、临床选择难、医保管理难等问题,对推动建立健全医用耗材医保准入制度,助力医保支付更加科学、精细、高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医保通用名,以医用耗材分类为基础,结合产品功能特性与临床应用特点,遵循“科学性、公平性、实用性”原则制定。
2021年底,国家医保局组织制定了《医保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命名规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医保通用名的命名结构,原则上以三级分类名称前置,根据医保管理需要选取必要的材质和特征参数后置,形成医保通用名。在修订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品实际临床用途、功能,并参考国家药监部门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分类专家共识与行业标准等资料,与药监、临床、企业等多方进行充分沟通和论证,逐步完善医保通用名,确保客观反映各类耗材功能特征,科学简明、易于识别、易于区分、易于管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