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饮片集采优化“道地”追溯链条

发布时间:2024-12-04 10:30:03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日前,《全国中药饮片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发布,中药饮片集采范围扩展至全国,品种数翻番。在业界看来,中药饮片价格将走向透明化,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避免价格波动断供
新一批中药饮片集采由山东牵头全国32个省市区(含新疆建设兵团),纳入了黄芪、党参片、金银花、当归、红花、麦冬、太子参等45个品种,无论是参与省区数量还是品种数量相比上一批均扩增了一倍多。2023年,山东首次牵头15省市开展中药饮片联采,21个品种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
新的采购文件显示,每个品种最多划分为选货、统货两个规格,申报企业须按品规申报,填报原料中药材产地、申报品规产能和供应区域(省份)等信息。并对有效申报企业统货、选货进行评审分组,一个品规为一个评审组。同一评审组,有效申报企业不足3家,则取消本品规采购。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药饮片集采中,选货的质量标准参照当前三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的标准来确定,统货的标准参照二级医疗机构的标准确定,标准总体上高于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实际标准。同时,新一批集采的评分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一是医疗机构认可度指标占比提高,意在尽量维持医疗机构原有供应商;二是价格指标占比大幅提高,将加大价格竞争。种植基地、追溯体系、道地药材等因素也是评分关键,鼓励企业优先采购、生产优质饮片。”
“每个品规最多50家中药饮片企业中选,避免因价格波动导致断供。入围第二轮报价的企业,报价降幅大于等于20%或小于等于同评审组最低申报价1.2倍的,就可以获得拟中选资格,将引导企业合理降价,不追求低价竞争。”前述人士如是说道。本次集采还设置了“补位供应”,评审组所有拟中选药品产能不满足联盟地区协议采购量的,依次按照规则进行议价谈判,直到拟中选药品总产能达到协议采购量为止。
保证质量稳定一致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波动明显,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压力。加之中药饮片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产品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全国销售。集采旨在探索构建集约化、标准化采购模式,保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部分规模较小或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越来越多企业强调药材的道地性和可追溯性,在全国布局标准化GAP基地,把控优质药材资源,形成道地中药材可追溯链条,并通过属地化加工道地品种,形成现代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生产加工规模。
雷允上药业相关负责人提到:“过去,由于中药源头原料不像化药原料统一标准,中药产品品质未达均一性,如今这一情况已得到改善,中药产业走上了创新、标准化的道路。”
金陵药业总裁陈海则认为:“建立药材基地、溯源等系列措施,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一致和有效。当前,随着集采、DRG/DIP等政策实施,以及零售药店扩张减缓,供需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在存量市场竞争下,中小型企业有两个选择:一是与产品管线相匹配的一些中大型企业进行整合;二是产品力强的企业争取在某一赛道做行业的领先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