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商保擎起创新药回报预期

发布时间:2024-12-04 10:29:30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支付端为创新药拓展市场空间多元发力。近日,国家医保局发文表示,“商业健康险是‘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要大力赋能商业保险,积极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
从研发管线和在全球首发上市药物数量看,我国均已跃居全球第二,但目前国内创新药的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比重仅为个位数,创新药支付方式亟待深层次改革。
开辟支付新渠道
创新药开发渐入收获期。今年医保目录调整新增的91种药品中,创新药无论比例还是绝对数量均创新高。2019-2024年,共有149个1类新药、国产新药重大创制项目支持药品等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然而,2023年谈判纳入医保的21种抗癌药在三级医院的平均配备率却仅为1.78%。创新药的产业现状与市场空间不足映射出行业新困境:医保基金收支失衡、基金结余不断缩小与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明显不匹配。
“创新药定价偏低、医院采购不积极,融资难还困扰着很多研发型企业,创新药的商业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11月30日在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分析指出,当前最迫切的是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体制,为创新药产业发展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稳定的、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截至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保费规模已达9035亿元,但重疾险新单保费收入已连续5年下滑,且整体赔付率尚有待提高,各地“出招”赋能商业保险。上海市近日出台一系列措施,旨在全流程支持商业健康险发展,从支付端稳定产业预期。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以凯美纳为例分析道:“高水平创新药应建立以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从海外经验来看,新药‘出海’欧美市场的价格高出数倍,而商保托举则是市场做大的基础。”
对此,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尽管已有‘双通道’政策,但由于我国处方外流的比例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双通道’政策的作用尚未全面发挥。建议试点创新支付改革,在仿制药‘用得起’和创新药‘用得上’之间实现均衡。”
培育自费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药品进医保后市场放量明显。如去年谈判新增105种药品,今年10月的整体销量较1月份增加了近6倍,但定位为“保基本”的国家医保支付体系难以支撑创新药的全面发展,国家医保局正在谋划探索推进有关支持政策,降低商保公司核保成本,提升商保公司赔付水平,激活更多潜在资金投入商保,促进更多新的高端医药技术和产品投入应用。
不过,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仍需努力研究解决定位不清晰、数据获得难、医疗服务监督难及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为此,毕井泉呼吁要公开各类疾病发生率,明确支付边界。他认为:“必须研究把创新药医保支付标准与定价分开的可能性及具体方法,把创新药定价权交给企业。同时要研究恢复医院加价销售创新药的政策,补偿医院销售创新药的经营成本,补偿医生和执业药师提供的药事服务成本,减少医院淘汰老药的阻力。”
对此,宋瑞霖建议:“一是搭建商保与医疗的共赢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对商保开放,建立商业健康险医疗服务目录与药品目录,同时设立商保公司对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的监督机制。二是加强商保行业管理。严格管理商业健康险产品的赔付比例,同时建立以患者服务水平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机制。三是完善筹资机制。对投保人建立商业健康险纳税折抵机制,鼓励企业将购买商业健康险纳入人才吸纳奖励体系,并由地方政府对企业给予所得税抵扣优惠。按照目前我国人均收入结构计算,执行与医保同等的2%个人收入的缴费比例,预计全国商业健康险基金年收入最高能达到3.42万亿元,将超过2023年全国医保基金收入。这既能为创新带来合理回报,又能带动更多投资,形成产业正向循环。”他认为,产业政策支撑行业发展的同时,更需市场政策引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