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用合规解答药店经营不等式

发布时间:2024-10-28 16:37:30来源:医药经济报

聚焦  
店均月营业额入不敷出

最近,笔者研究药店运营,发现一个不等式。假如一家药店配备一名执业药师、一名药师、一名财务、一名质管,不考虑其他店员,这4个人每月的开支最低20000元,如果加上5000元的房租和1000元的杂费,每月的营业成本为26000元。
按平均毛利率30%计算,每个月的营业额至少达到86666元(26000/0.3),才不会亏损,否则,投资人没有任何收益。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实体药店营业额6229亿元(医药零售销售额9233亿元-网上药店销售额3004亿元),另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3年)》,2023年底零售药店数量为666960家,约66.7万家,那么,店均每月的平均营业额为77828元(622900000000/666960/12)。
77828<86666(平均营业额小于实际所需营业额),照此推算,实体药店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毛利率>30%。
2.实际用人数量<法定数量。
3.可能存在其他非法收入。
如果医保严查盗刷,医保报销严格扫码,加上各地药品比价系统出台,业内将会出现一波关店潮。
(赵铤)

讨论
行业优胜劣汰加速

“药店经营不等式”推断出的现状,触及了药店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人员配置不达标,尤其是执业药师短缺问题,这一观察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非法收入虽非行业普遍现象,但也非个别案例,反映了部分药店在追求利润过程中可能采取的灰色手段,具有警示意义。
但“毛利率>30%”的合理性则需辨证看待,此判断忽略了地区差异、药店规模、经营策略等多方面因素。一些不合规的药店,甚至存在仅一人守店的情况,执业药师等相关人员并非实际在岗配置,而是采用挂靠形式,月成本普遍低于26000元,实际的毛利率或许远远低于30%。

人员配备困境

各地对药店人员配置有着明确规定,比如北京市规定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需配备与规模和品种相适配的执业药师或药学技术人员;湖北省要求,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其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企业负责人应当具备执业药师资格;广东省规定,经营范围包含甲类非处方药或者处方药的,应当至少配备执业药师1名。
但现实中,部分药店名义上有执业药师,实际药师不在店履职。鉴于部分地区执业药师数量不足,国家药监局规定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不降低整体配备比例前提下,可制定实施差异化配备政策并设过渡期至2025年。过渡期内,执业药师缺口地区的药品零售企业可配备其他药学技术人员承担执业药师职责。
现在距离2025年底不到一年半,未达标的药店时间紧迫,必须抓紧招聘和培养执业药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未来相关部门将加强监督,未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的药店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医保监管升级

随着医保监管力度持续加码,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医保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工作加速推进,标志着我国医保监管迈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纪元。重庆九龙坡区等地将追溯码上传率低、工作滞后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基金飞行检查范围,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监管的严格性,也凸显了政府对医保基金安全的高度重视。
追溯码的应用,实现了药品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的全程可追溯,如同为药品安全装上了GPS,让每一粒药品的来源、属性及生产商信息一目了然。这种透明化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斩断了药品非法流通与重复销售的链条,确保了“一药一码,全程可溯”的监管目标,为医保基金的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数字防线。
在此背景下,药店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部分药店因难以适应更为严格的监管标准,选择关闭、转型;另一方面,严重违规的药店则被果断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甚至主动退出医保体系,寻求非医保业务的发展路径。此外,集采药“零差价”政策的实施以及医保个人账户收入调整,进一步压缩药店的利润空间,加速行业整合与优胜劣汰。
综上所述,医保监管升级虽然会给药店带来一定冲击,甚至淘汰一批不合规药店。但这是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保障公众利益的必要之举,也是推动药店行业健康发展、促进市场优胜劣汰的重要力量。面对挑战,药店需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合规管理,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才能在这轮洗牌中生存下来。(邓国良)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