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平台团购提高回款效率

发布时间:2024-10-28 16:25:35作者:黄燕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家医保局官网近日发表了《破解回款慢的老问题有了新办法》一文,详细介绍了福建、江西、广西、内蒙古、广东汕尾等地医保部门探索直接结算、破解医院回款慢的经验做法。其中,汕尾医保部门协调银行开发建设“汕尾市医药采购结算管理平台”,打破金融、财务、采购、结算等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福建医保局成立省级医疗保障监测和电子结算中心,实现企业结算申请、医院审核、医保复核、医院企业对账、结算统计报表汇总全流程线上办理;广西医保局要求各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医保信息平台招采子系统集采的药品、医用耗材货款纳入统一线上结算范围;内蒙古医保局打造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医企银直联”业财一体化直接结算模式,建立集采药品耗材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机制等,为破解回款慢的老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借鉴性与局限性

上述地方经验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在医保、医疗、医药之三医联动中,医保必唱主角。随着医保采购范围逐年扩大、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它已成为重要的医疗服务和医药产品采购者和支付者。对于破解医院回款慢难题,它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经验显示,医保已经主动出击,表现为:医保与供货商直接结算,减少中间环节;医保向医院预支部分货款,暂缓医院的资金压力;医保机构牵头搭建全程电子结算平台,实现无纸化操作。
笔者认为,这是大趋势,也是新质生产力。全程电子结算,可以化繁为简,效率与质量兼得,不仅可大幅提高结算效率,也可大幅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比如哪家买者没有及时回款,监管者一目了然。
但上述地方经验也有局限性,比如缺少整体规划布局,没有全覆盖非医保产品、非医保定点单位、民营医院等。另外,鉴于医保机构是采购者和支付者,而医疗机构是使用者,货款结算确实存在诸多中间环节,因此尚需进一步简化结算流程,以进一步提高回款效率。

进一步完善建议

笔者建议,不妨由国家医保部门牵头,与专业的电商企业合作,打造一个医药电商平台,可以覆盖全国、涵盖各类医药产品(集采的和非集采的、医保的和自费的等)、服务于各类医疗机构(买者)和各类医药生产、销售企业(卖者)。在这个平台上,买者可以货比三家,可以团购,以享受更大的价格优惠,还可以得到配送服务。鉴于线上交易留痕,有利于质量追溯和高效监管。遇到问题产品,可以线上申请退货退款、换货乃至索赔。线上直接交易和结算,相关信息可传入医保信息平台,便于医保支付。
业内认为,医院回款慢,是因为资金链紧张。笔者认为,在医保支付和政府补贴到位的前提下,公立医院资金紧张,应该反思管理问题。建议医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管好和用好数字技术和有效数据,加强需求管理、库存管理和质量管理,开源节流,确保医院收支平衡。
其中,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做到供需精准对接,避免供需错位,服务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向市场和服务要效益,实现开源。库存管理和质量管理都是节流,向管理要效益。库存管理的目的,是按需定采购量和品种,降低库存成本。质量管理的目的,实际也是降低医院成本,因为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会招致巨大的医院成本。鉴于投诉(业内外的)能够反映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质量问题,所以加强投诉管理,可让医院管理变被动为主动。
医药企业要做到产品创新、质量过硬、定价合理、售后服务优质(使用指导、专业培训、技术维护等)、供货效率高,让用户用得放心、安全、满意,也就没有理由延迟回款。
总之,无论是企业还是医院,现金流是关乎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推进“回款慢”问题的妥善解决。
(作者系清华大学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