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川产道地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23 15:01:18作者:谭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副研究员) 张定堃(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来源:医药经济报

得天独厚的巴蜀大地孕育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造就了四川“中药之库”的美誉,川产道地中药在祖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医有“无川药不成方”之说。如今,中医药源远流长的四川,更着力持续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规模化发展中药材种植,打造中药产业集聚区,不断强化中药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川药“大品种”,让川产道地中药材这张“名片”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资源底蕴深厚

四川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四川现有90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品种数量、品种蕴藏量、中药饮片规模和中成药产值均居全国前列。现有80余种道地中药材,最具代表性的川贝母、川芎、川附子、川黄连、川麦冬等药材质优效佳,历来为临床常用中药。川芎、川麦冬、康复新液等拳头产品享有盛誉,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品推介会的召开,更是推动川产道地药材和优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持续扩大产业链优势

四川目前建有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首批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省,培育一批省级中药材现代农(林)业园区、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已将432个种植基地、89种中药材纳入溯源体系,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余万亩。目前已打造彭州天府中药城、彭州川芎、三台麦冬、江油附子等产业集聚区,三台麦冬种植面积7万余亩,产量1.6万余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总产值超过40亿元;四川省彭州市是全国知名的川芎道地产区,被誉为“千年药乡、百年药城”,在这里集聚了中医药大健康企业200余家,拥有好医生药业、新绿色药业等大型中药生产企业,中药产业链营收超400亿元。

“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食品、“中医药+”健康教育、“中医药+”健康媒体等新型组合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目前在四川省44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已建成,多家中医老年康养中心建立,也已开发出众多养生酒、养生(代泡)茶、药膳及中药文创产品等。“中医药+”跨界融合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医药产业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壮大中医药科研实力

四川省拥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等一批在中药研究领域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校。科研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优势明显,持续深入挖掘西南特色药材资源,以中药新药研发为目标,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重点开发1类新药、确有疗效医院制剂、特色大健康产品,推动获得新药临床许可、医院制剂备案和健康产品上市销售。2024年,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申请的中药1类新药SY617获批临床、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申请的中药1类新药四仙颗粒临床申请获得受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家医院即拥有97个中药院内制剂。同时,立足四川,联合重庆、贵州、云南等省联合搭建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科研机制,通过共建跨区域强强联合的创新中心,加强四省(市)在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协同发展,培育壮大区域经济。

近年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统筹设立中医药的标准化研究专项,累计投入经费超过2000万元,制定发布了ISO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8项、省级地方标准36项,同时积极参与包括欧洲药典标准制修订2项,培育在研的ISO国际标准11项、地方标准260项。这些标准涉及中医医疗服务、道地药材认证、种子种苗分级、药材生产追溯等多个方面,对发挥四川中医药的资源优势和绿色优势,引导属地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优势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融入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积极作用。

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四川相继出台《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从促进中药研发创新、加强中药监督管理、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强化综合技术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五个方面推出了二十条为成都中药企业、园区“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合力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20〕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川办发〔2021〕4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设立方案>的通知》(川中医药办发〔2020〕2号)等文件,进一步激励和保护了省内中医药科技创新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企业中医药科研投入风险,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