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37亿风景线“酶”不胜收

发布时间:2024-10-16 11:37:14作者:本版特约撰稿:尚药来源:医药经济报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疾病,由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局限性坏死或软化。作为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尤其在中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且其发病率持续上升。纤维蛋白溶解药,也称为溶栓药,通过激活纤溶酶来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PDB数据库的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治疗大类下,设有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治疗小类。2023年的数据显示,该治疗小类的国内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额超过了37亿元。其中,阿替普酶、尿激酶、巴曲酶和蚓激酶这四大品种的销售额名列前茅,它们如同风景画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

原研阿替普酶独步市场

PDB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阿替普酶制剂的销售额为15.42亿元。虽然近年其销售金额有所下滑,在纤维蛋白溶解药中的市场份额也逐步走低,但仍稳居老大宝座。

价格持续向下

近年来,在国内药品终端市场中,阿替普酶制剂的销售金额呈现出缓慢下滑的趋势。具体来说,2019年销售金额增长了22.44%,同时销售数量也上升了17.66%。然而,到了2020年,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分别下降了1.46%和4.58%。2021年,尽管销售数量增长了22.94%,但销售金额却下降了7.05%。2022年,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均有所回升,分别上涨了4.2%和8.58%。然而,到了2023年,两者又分别下降了5.21%和4.84%。

从平均单价来看,近年来阿替普酶制剂的单价持续走低。2019年的单价为3652.05元,而到了2023年,平均单价已降至2725.79元,与2019年相比,降幅达到了25.36%。

稳居老大宝座

从销售金额在纤维蛋白溶解药中的占比来看,阿替普酶也呈现出下降的态势。2019-2023年,其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59.19%、56.52%、45.36%、45.61%和41.45%。尽管占比有所下降,但阿替普酶在这五年内始终排在纤维蛋白溶解药销售金额的第一位。

此外,阿替普酶粉针剂已被纳入2017版及后续各版医保乙类目录。

独家市场供应

从企业销售情况看,近年仅有原研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在国内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阿替普酶制剂,为独家产品供应。2023年,该公司上市的阿替普酶制剂有两种规格,其中50mg规格的占比为69.50%,而20mg规格的占比为30.50%。

QQ图片20241016113402.jpg

尿激酶价格急剧上扬

PDB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尿激酶制剂的销售额为10.59亿元。近年来,该药品市场的显著特点是销售额随着价格的上涨而提升,并且在纤维蛋白溶解药中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然而,从销售数量看,近年来呈现出稳定但略有下降的趋势。

价格快速增长

具体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药品终端市场上尿激酶制剂的销售金额快速增长。2019年,销售金额增长了11.47%,同时销售数量也增长了18.92%。2020-2022年,销售金额分别增长了51.31%、108.38%和8.24%,销售数量则分别下降了2.85%、12.18%和4.7%。到了2023年,销售金额增长了13.59%,销售数量则增长了11.14%。

从平均单价来看,近年来尿激酶制剂的单价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9年的单价为29.01元,而到了2023年,单价已升至124.44元,与2019年相比,增幅达到了329%(即3.29倍)。

占比持续攀升

从销售金额在纤维蛋白溶解药中的占比来看,尿激酶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2019-2023年,其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9.48%、13.9%、25.01%、26.13%和28.45%。在纤维蛋白溶解药中,尿激酶的销售金额占比已升至第二位。尽管销售数量近五年稳定且略有下降,但尿激酶销售金额占比依旧上升,主要得益于其价格的快速上涨。

此外,尿激酶粉针剂和冻干粉针剂已被纳入2017版及后续各版医保甲类目录。

前三企业主导

从企业销售情况来看,2023年共有8家企业在样本终端市场销售尿激酶制剂。其中,南京南大药业的销售金额占比最高,达到了45.61%,位居第一;武汉人福药业的产品销售金额占比为27.04%,位居第二;马鞍山丰原制药的销售金额占比为10.58%,位居第三。前三企业占比超八成市场,居主导地位。

QQ图片20241016113419.jpg

国产巴曲酶一柱擎天

PDB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巴曲酶制剂的销售额为3.24亿元。近年来,该药品终端市场的销售呈现出先增长后略降再上升的曲线,而其价格则一直相对稳定。

销售波动增长

具体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药品终端市场巴曲酶制剂的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呈波动增长态势。2019-2021年,销售金额分别增长了19.68%、27.9%和24.97%,同时销售数量也相应增长了18.85%、29.55%和21.97%。然而,在2022年,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均出现了下降,分别下降了3.97%和2.75%。到了2023年,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又分别增长了6.32%和6.54%。

从平均单价来看,近五年巴曲酶制剂的单价保持相对稳定。2019年的单价为213.82元,到2021年微升至216.29元,而2022年又降至213.58元。2023年的平均单价稳定在213.14元,与2019年相比,降幅仅为0.32%。

国产企业占领

从销售金额在纤维蛋白溶解药中的占比来看,巴曲酶的市场份额呈现出先升后降总体上升的趋势。2019-2023年,其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6.9%、8.55%、9.23%、8.55%和8.71%。在纤维蛋白溶解药中,巴曲酶在2023年的销售金额占比超过了蚓激酶,排名第三。此外,巴曲酶注射剂已被纳入2017版及后续各版医保乙类目录。

从企业销售情况看,近年来巴曲酶制剂在国内上市的产品仅由北京托毕西药业独家生产。在2023年,北京托毕西药业上市的巴曲酶制剂只有一个规格,即0.5ml(5BU)。

QQ图片20241016113434.jpg

蚓激酶波动中缓慢增长

PDB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蚓激酶的销售额为2.97亿元。尽管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0.21亿元,但从2019年以来的销售情况看,蚓激酶市场呈现出在波动中缓慢增长的态势。

价格相对稳定

    近年来,蚓激酶在国内药品终端市场的销售金额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19年销售金额增长了18.22%,同时销售数量也增加了20.01%。2020年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3.42%和3.10%。然而,2021-2022年,销售金额又分别增长15.66%和7.46%,销售数量也相应增长17.18%和10.34%。到了2023年,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6.67%和7.64%。

从平均单价来看,近年来蚓激酶的单价保持相对稳定。2019年的单价为1.58元,2021年降至1.55元,2022年继续微降至1.51元,而2023年的平均单价则回升至1.53元,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3.17%。

份额稳中略降

从销售金额看,蚓激酶在纤维蛋白溶解药市场中的占比保持相对稳定但略有下降。2019-2022年蚓激酶的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9.21%、8.62%、8.61%和8.93%。到了2023年,其销售金额占比下降为7.99%,在纤维蛋白溶解药市场中仍排名第四,超过了重组人尿激酶原。

此外,蚓激酶肠溶片和肠溶胶囊均已被纳入2017版及后续各版医保乙类目录。

从企业销售情况看,2023年在样本终端市场中有6家企业销售蚓激酶制剂。其中,北京百奥药业以两个规格剂型的销售金额占比59.13%位居第一,份额接近六成;江中药业以两个规格的销售金额占比18.92%排名第二;长春雷允上药业以一个规格的销售金额占比12.75%位列第三。

QQ图片20241016113450.jpg

☆★★ 小结 ★★☆

近年来,中国居民基础慢性疾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等的发病率亦不断攀升,导致纤维蛋白溶解药的用药需求同比上涨。

PDB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纤维蛋白溶解药治疗小类中,外资品牌方面,仅有勃林格殷格翰的阿替普酶占据一席之地。从销售数据来看,外资品牌的销售金额占比达到41.45%,而销售数量占比仅为0.28%。与2019年相比,外资品牌的销售金额占比从59.19%有所下降,销售数量占比则从0.26%微增至0.28%。

上述变化表明,近年来,国内纤维蛋白溶解药市场逐渐由本土药企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品牌所持有的剂型平均价格仍远高于本土药企。

本版特约撰稿:尚药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