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6 11:17:46作者:段义杰 朱子禾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今年“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各地政策的发力点,各地政府都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支持药械自主创新,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10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在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临床试验、审评审批、产业化、入院使用等方面提出多条针对创新药械的支持举措,加速创新药械的研发应用和上市进程。
在利好政策引导下,我国医药市场链的韧性水平逐步增强,产业链的创新能力逐渐提高。制药企业对临床急需的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的开发争先恐后,有效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自主研究开发的创新产品上市增多,充分展现了医药研发引擎的强劲推力作用。
用药结构优化
科学的医药监管政策不仅能够推动行业的高质量转型,也可以推进产业的创新升级。合理用药、集采等一系列规范市场竞争的政策促进了医保基金的“腾笼换鸟”,也进一步优化了国内临床用药结构和产品技术结构。
2018年以来,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稳步增加,化学仿制药的市场份额渐次走低,临床获益比更优的创新药尤其是生物药(含生物类似药)的用药比重相应提升。据医药地理数据显示,2018-2023年,化学仿制药在我国整体药品市场的占比从60%下降至52%,在化学药市场中的份额也从79%下降低至74%。重复性的普通仿制药研发遇冷,头部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和同质化中小企业面临大浪淘沙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另据IQVIA艾昆纬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2024年第二季度医院用药销售额TOP5中,国产药品有3个,分别是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和注射液)、特比澳(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安可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其中生物药特比澳与安可达新产品的同比增长率均达20%以上。
增强高技术含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12353亿元,同比下降0.9%,利润总额1806亿元,增长0.7%;1-7月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同比下降0.8%。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回落,反映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分化,中小企业经营进一步承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发是企业第一竞争力。面对市场竞争的阶段性内卷,坚定创新理念、优化研发战略突围,是解困破局的长远举措。一是增强研发的高技术含量。加快做强、做大产品群,加速做优、做精产品链,储备高价值、特色型的新产品。例如,抢占高效仿制药和优效创新药的新赛道,研发抗肿瘤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等重大疾病、罕见病急需的重组蛋白、抗体类生物新药(ADC、CGT),开发适宜儿童与老年人用药的纳米技术吸入或透皮释药的新剂型,拓展中美欧、“一带一路”全球化市场等。二是增加研发的高效率产出。重视“研发+AI”新模式提质增效,以快制胜抢首仿、争首发,尽可能提前上市赢得发展新空间。
链接<<<
FIC产品比例显著增加
自2017年以来,国产新药各阶段临床试验一直稳步增长,其中注册性临床开展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东吴证券一份报告分析认为,2023年国内药企注册性临床开展数量为270个,已与美国的222个注册临床不相上下。国产新药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从2020年的207起上升至2023年的286起。
在这一趋势中,高技术力疗法和first-in-class(FIC)产品比例显著增加,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临床试验数量占比从2018-2020年的1.8%增长至2021-2023年的4.9%,其他如基因疗法、核酸药物为代表的高技术力疗法占比也在提高。中国在研药物中,FIC产品从2021年的418个增至2024年的836个,增长率100%;fast-follow(FF)产品从2021年的473个增至2024年的1053个,增长率123%;这两类药物的增速高于me-too产品(增长率95%)。
同时,由于我国新药上市申请(NDA)的审评效率显著提升,上市药品数量从2017年的43款增加至2023年的79款。其中,国产创新药比例显著提高,从2%增加至41%。从创新药种类来看,生物药比例也在逐渐上升,从7款增加至26款。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