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Biotech分化,加速转型

发布时间:2024-10-16 11:06:45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创新药企正在加速谋求跨界、合作转型。近日,前沿生物转让旗下原料药生产基地部分股权,嘉和生物通过配发新股反向收购亿腾医药实现战略合并,为创新药企产业链合作带来新的想象空间;还有一些创新药企则选择布局CXO、医美等赛道。

在业界来看,此前创新药企采取砍管线、裁员等节流方式,现在加大在“开源”上想办法,逐渐走出产品单一化发展逻辑。

敢于砍管线

10月11日,前沿生物发布公告,拟将全资子公司上海建瓴的70%股权转让给西藏多瑞医药控股子公司瑞乐康。

业内分析认为,前沿生物此举是为了补充现金流。

目前,前沿生物主要收入仍然依赖唯一商业化的单品抗HIV创新药艾可宁。数据显示,2023、2024上半年,前沿生物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5105.60万元,艾可宁的销售收入为1.10亿元、4444.02万元。即便如此,艾可宁商业化后仍不能让前沿生物实现盈利,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9亿元、-1.61亿元。前沿生物称,本次交易在保障产品艾可宁原料药的长期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将盘活存量资产,降低固定资产运营成本,改善现金流,更利于聚焦主业发展。

在LongRiver江远投资创始人兼CEO张江看来,当前产业的并购合作方式多样,包括整个Biotech的并购或者是部分资产的对外授权。“对于被并购的创新药企来说,首先它得是个好资产,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技术创新,要有全球竞争力,满足一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其次,商业模式要加大创新。有些企业管线很多,准备以量取胜,但事实上这会造成投入分散,应改为以质取胜,敢于砍掉管线。”

转型莫盲目

当前,创新药企业绩加速分化。一些企业步入商业化阶段,创新药开始贡献业绩,或依靠对外授权获得现金流,但大部分创新药企仍需要加快调整和转型。

为了改善业绩,越来越多创新药企采取节流+开源“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陆续终止多个在研项目,减少研发成本及日常开支;另一方面,开拓新业务。CXO赛道往往是首选,如东耀药业、和铂医药已纷纷转型开拓CXO业务,前沿生物也提到布局CXO以及具有技术壁垒和技术门槛的高端仿制药。

此外,医美日渐成为创新药企转型的新方向。开拓药业已进军美妆赛道、聚焦皮科药物研发,实现创新药研发和药妆商业化融合发展。今年7月,其自主研发的首款针对雄激素脱发(AGA)的外用防脱液在中国大陆、美国等26个国家/地区销售。

有行业专家认为,Biotech转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授权“出海”,加速商业化价值兑现。拥有更高临床价值创新药品种以及商业化能力的创新药企业有望取得持续增长。二是被收购整合。这为创新药企发展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三是加大合作。面对不断增长的研发成本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创新药倾向于将品种的商业化权益授予大型制药企业。这种合作有助于共享风险、优化资源利用。四是业务转型。如聚焦核心管线或开拓CDMO等新业务,加快开源节流。不过,该专家也提醒,CXO、医美等赛道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创新药企切入这些赛道要注意资源匹配,切忌盲目跟风,需有核心技术才能突围。

张江则表示:“新材料产品的面世将带来新的结构性机会。如基于材料科学、结合临床需求的消费医疗以及药械上游领域,亦存在着一些市场机会。”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