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跨国药企合作交易趋向前端

发布时间:2024-10-14 15:53:52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阿斯利康、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分别与石药集团和锐格医药就临床前药物达成授权合作,引起业界关注。跨国药企频繁与国内企业合作渐成趋势,除交易金额的关注点之外,合作标的走向临床前端,借助AI技术研发的新药成为交易热门之选。

临床前药物受青睐

据了解,阿斯利康和石药集团达成独家授权协议,阿斯利康将获得石药集团临床前候选小分子药物YS2302018,用于开发新型降脂疗法,以及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单一疗法或联合疗法,包括与口服小分子PCSK9抑制剂AZD0780联用。

罗氏旗下基因泰克与锐格医药达成协议,收购其下一代CDK抑制剂产品组合,预计包括CDK2/4/6/抑制剂RGT-419B、CDK2抑制剂QR-6401,前者处于Ⅰ期临床,后者处于临床前阶段,现有Ⅰ期临床结束后基因泰克将负责全球的临床开发、生产和商业化。

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促进与本土创新企业的协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与国际化成为不少跨国药企在中国布局的重要关注点。2023年以来,阿斯利康已与10家中国创新药企达成全球授权合作,累计总金额超85亿美元。艾伯维也提到,希望与中国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等更多潜在合作伙伴一起,加速推动中国创新药品和医疗行业的全球发展。

根据即刻药数数据库,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发生在中国的创新药授权合作事件已经超过90起,包括约60起国际授权合作事件。

为何越来越多交易走向临床前?有企业负责人提到:“从买方角度来看,越往后期价格越贵,卖方则可能由于资金压力而选择提前交易。”

在医药战略专家杜臣看来:“能否合作,最核心的因素还是项目本身。现在一些遇到困难的Biotech,实际上项目含金量存在问题。能够被合作对象选上,说明企业的专业化能力,包括研发进度、团队发力程度以及产品的差异化获得了认可,其产品一般也比较容易出手。”

AI药物抢占先机

值得关注的是,石药集团和锐格医药授权的产品均借助了AI技术。YS2302018是由石药集团AI驱动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发现,该平台利用AI技术分析目标蛋白与现有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对其成药性进行针对性优化,最终筛选出高效且具有优良开发性的Lp(a)小分子抑制剂。锐格医药则通过自主研发的AI辅助新药研发CARD平台,找到了对多个CDK的最佳选择性,顺利推动RGT-419B在美国进入临床阶段。

近日,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了两位科学家利用AI预测与设计蛋白质结构的卓越成就,AI制药再次站上风口。智药局发布的《AI制药行业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共有超过80条成功进入临床阶段的AI药物管线。日前,英矽智能宣布,其AI药物ISM001-055临床Ⅱa期取得积极结果,成为全球首个AI药物概念验证案例,实现了生成式AI从靶点发现到临床验证的闭环。

业内专家杜涛认为:“利用AI技术开发药物效率更高,可以帮助企业抢占合作先机。如果一款药物上市专利期在5年以内,开发成本基本拿不回来。所以需要借助AI技术高速开发更有价值的药物。AI技术赋能药物开发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发现靶点和化学分子,二是研究靶点和疾病的关系,三是研究疾病和适应症的关系。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利用AI技术发现靶点和分子,竞争激烈。而研究疾病与适应症关系的企业很少,其实这部分成本花费最高,如果能够通过AI技术落地,获得的经济效益将更大。”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