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规范精管躲避“关店潮”

发布时间:2024-10-11 14:20:55作者:青鸟来源:医药经济报

连锁药店巨头国大药房上半年营收下降9.30%、净利润首次亏损1400万元的信息,被业内高度关注并警示,然而,上半年国大药房直营店新增324家、关闭176家,关开率(关店数/开店数,此前这一数值为3%~5%)高达54.32%的信息,却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实际上,在经济、环境、需求等多重叠加下,药品零售业正处于多事之秋,行业亟待转型升级,更多的弱竞争力门店面临生死考验。必须认识到,在国家鼓励提高连锁率与产业集中度、“强监管”等背景下,药品零售业注定是一场落后者出局的“淘汰赛”,正如益丰药房董事长高毅所判断,处在2024年这一门店数量高增长的拐点,“首要任务就是要活下去,做得长久比做强做大更重要。”

无须讳言,连锁药店隐现“关店潮”,而国大药房打响的不过是“第一枪”。连锁药店要躲“潮”避“枪”,必须拿出真本事,使出浑身解数。

规范经营

规范经营是连锁药店活下去的第一要务。药店经营者必须把规范无死角地融入到经营各环节,不仅要彻底杜绝违规刷卡、违规销售处方药、涉嫌套取医保资金等问题,在药品集采、线上线下定价、O2O配送等方面也要认真贯彻规范理念,作为创始人与经营者的药店高层更要以身作则。

在保持门店适度扩张前提下强化精细管理与运营,向管理要效益。危机时期抓管理,是见效最快且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保持门店适度扩张,谋求外延式增长,重点在于提高扩张效率,减少并购风险,把商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条件的上市连锁可以抓住股市低迷期实行股权激励,一是此时激励成本相对较低,二是留住店员骨干,避免人才流失,三是充分调动骨干店员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尽快走出低迷状态,恢复正常增长。

此外,积极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运营,发挥高效供应链体系与专业化服务能力等优势,优化选品、定价策略、营销体系和运营体系,平衡线上线下业务等,回归零售业服务本质,力争在基层医疗供应之争中胜出。

提高盈利

以提高净利率和盈利能力为目标,创新经营模式。

第一,抓住消费需求向线上转移机遇,积极开展O2O、B2C业务,全力做大即时零售业务规模。从半年报来看,几家上市连锁O2O业务增速均远高于线下业务,且占总营业收入比重逐年提高:一心堂线上业务由去年同期3.78亿元飙升至6.4亿元,同比增长69.31%,增速最快;大参林新零售业务(O2O+B2C)销售额同比增长46.54%;唯一实现“双增”的益丰药房线上业务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20.18%,其中O2O收入8.78亿元,同比增长26.33%;漱玉平民新零售业务收入6.76亿元,同比增长近17%;健之佳线上业务实现收入11.66亿元,占营收比重25.99%,同比增长10.27%;增速最低的老百姓也实现线上收入10.60亿元,同比增长9.28%。

第二,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包括持续优化商品结构,引入新品并淘汰不动销品种;引进医美、药妆、个人护理等大健康高毛品类,构建大健康产品矩阵。

第三,开展健康体检、商保、医养等创新业务,形成“医+药+养+检+险”业务闭环,提高药店增值服务等能力。

第四,探索“会员等级+付费会员”双轨制会员管理新模式,形成线上线下会员双向转化。据大参林介绍,截至上半年其拥有1.03亿名会员,其中5502万活跃会员(两年内),报告期内新增710万名会员,实行会员双轨制后,会员到店消费能力、对店贡献率、忠诚度等均有明显提升。

>>>结语<<<

我国药店业正处在发展的关口。从顶层到基层,从市场到行业,通过医保政策、市场竞争、全网比价等手段加快市场出清速度,将全国药店总数量从70.1万峰值逐步降到合理的范围内,已成为业内外共同的期待。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全国药店数量将逐步回落至40万家左右,也就是说将有30万家门店不得不黯然出局。在这场大浪淘沙的淘汰赛中,最终胜出的连锁药店将迎来柳暗花明。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