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新版重症医学质控指标达标要素

发布时间:2024-10-11 14:05:22作者:龚晓红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近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旨在适应新时代医疗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重症医学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在重症医学专业的医疗设备、专业团队、床位供给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满足质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同时重症医学专业新的质量控制指标涉及新的技术和方法,医护人员需要时间和资源经过锻炼才能达到质控要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资源与技术是关键。政府应加大对重症医学专业的财政投入,提高医疗设备的配备水平,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购置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仪器。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建立重症医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医疗设备共享、专家资源调配、远程会诊等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重症医学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重症患者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投资等方式参与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支持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

二、政策与激励是保障。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为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激励措施。例如,通过《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等规范和指导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建立健全多学科、多层级医疗机构联合会诊制度,组织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会、病例讨论等活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和技术创新,提高重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养。鼓励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重症医学领域进行创新和研究,通过科研项目资助、成果奖励等方式,促进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三、培训与提升是核心。强化对重症医学团队的培养,组织系统性的培训班,邀请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授课,系统讲解新质量控制指标内容,并针对不同医疗机构定位和医护人员岗位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持续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定期对重症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对新质量控制指标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总之,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会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可以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推动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