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美元降息如何影响医药市场

发布时间:2024-10-11 11:44:31作者:浩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每一次美元货币政策的风向转变都如同海上的巨浪,激荡着每一个行业的脉搏。9月中旬,美联储宣布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降息。投资人是否应该将资金投入创新医药企业?企业经营者是否应该考虑扩大研发和生产规模,建立更为庞大的商业队伍?二级市场投资者是否该选择买入上市医药企业股票?带着这些思考,本文试图探寻美联储降息对我国医药板块市场及投资策略的影响,并剖析其中的机遇与风险。

流向有投资潜力的资产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联储正式宣布降息50个基点,标志着其自2022年3月以来连续加息周期的终结,正式开启了降息周期。此次降息背后,是多重经济因素的交织结果:一方面,美国经济面临通胀高企、就业市场疲弱、消费者信心波动等复杂挑战;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形势的紧张局势也加剧了美联储对经济增长的担忧。

美联储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降息不仅是对美国经济的直接反应,更是通过资本流动、汇率变动等途径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于高度依赖资金支持的医药板块而言,影响更为显著。事实上,对全球经济利好的核心逻辑并不复杂,当利率降低时,资金从美国银行“流出”,流向全球投资回报率更好的地方,更多进入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领域,从而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以及资产价格的上涨。

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目前,降息后的美元利率尚维持在4.75%~5%区间,仍然处于高位,资金不会立刻大量流出。按照历史经验估算,预计需要经历2~3年,在2026年美元回归到2%左右的利率水平。重要的是形成了对未来的预期,资金开始为流出做准备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

能否获取发展资金

不了解过去很难预测未来。从中证医药指数过去4年半的走势可以看到,中国医药市场在2020年赢得了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2021年7月左右走势开始发生变化。

医药板块的走势不仅反映了医药二级投资市场的变化,更代表了整个产业的变迁。其背后与产业的业绩表现等因素息息相关:首先,创新医药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黄金十年”最典型的案例是对Biotech企业的投资,这些投资仿佛当年资本对团购、共享单车的投资,必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活下来的是少数。只不过医药研发周期长,对大多数Biotech企业来说,“涅槃”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像团购和共享单车很快就进入终局。一般来说,10年是医药的平均研发周期,大多数Biotech企业的业绩表现假如达不到资本的要求,将进入重新洗牌阶段。其次,带量采购、医疗反腐等正在持续推进中,对行业起到了“去芜存菁”的作用。第三,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等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吸引了资本从医药板块转移。第四,地缘政治、贸易壁垒、法律禁令等因素以及2022年开始的美元加息进程,影响了资金流向。

在以上所有因素中,目前只有美元降息这个因素发生了变化。从资本市场的大逻辑来看,一定会有资金回流到国内市场。理想的情况是,回流的资金充沛,无论产业本身发展如何,大多数产业板块都能获得发展资金,从而拉动板块上涨。普遍的上涨将推动市场情绪走高,强化未来预期,带动股市进入自我强化的循环。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美国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资金流向。比如,更多引导到印度、越南等其他新兴市场,导致回流到中国市场的资金有限,达不到拉动市场进入正循环的体量。从现在到2026年美元完成降息,医药板块市场表现将在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摆动。不过,笔者个人观点偏向乐观,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美国并不能影响所有资金,不少滞留在美国市场的中国资本比如企业的国外收入、外贸结汇、个人投资等随着降息回流本国是必然的选择。回来的资本选择再投资或者消费,都将对整体经济产生正面影响,提升市场信心以及对未来的预期。

第二,按照康波经济周期理论,在新技术推动下,每50~60年为一个经济周期,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2015-2025年为信息技术推动下第五轮康波周期的萧条期,而后是爬升期。结合我国的实际来看,中国已经基本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所涵盖的产业正蓄势待发,其中也包含生物医药、生物制造、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等直接或间接带动医药板块的产业。经济开始进入爬升期正好叠加美元降息,双向共振带动经济进一步走好。

第三,优质公司的估值目前整体普遍偏低。近期,石药集团选择50亿港元回购股份,还有药明康德、甘李药业、复星医药、卫宁健康等也选择回购股份就是企业对价值低估以及对业务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真切反馈。未来,医药市场的回调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不同企业应对策略

如果完全按照上一个周期的资本逻辑来判断未来的发展,很容易将企业带入误区。不过,跨周期的逻辑和特点已经露出端倪。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资本利益的最大化不会是跨周期的最主要逻辑。代表性企业已经呈现出这一特点,比如颇受消费者拥戴的胖东来,除了商业利益外还提供了道德示范和本土关怀。又如开发出《黑悟空》的游戏互动公司,这家企业的产品承载了公众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并成为文化输出的符号。更不用说华为,突破芯片供给的限制,不断推出如三折屏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是创新、爱国、独立自主等多种公众期待的符号载体。这些企业都有非常好的商业表现,但重点在于,这些良好的表现是伴随企业在社会关怀、文化情怀、创新等过程中而来。

在降息周期中,企业如何应对?对医药工业企业来说,最核心的是打造持续研发创新产品的能力,推出真正能够领先世界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选择合适价格惠及患者,并在国际市场进行符合当地市场定价特点的价格,从而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对医药商业企业来说,持续扩大商业销售网络、实现规模化集约运行,并通过数智化转型、商业卓越运营等来持续降本增效,打造庞大商业网络与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

对医药零售企业来说,胖东来将是最好的对标。零售企业直面终端消费者,企业家不应将商业利益凌驾于消费者与患者利益至上,而是应在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以及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致力成为消费者口碑好、员工满意、股东满意的企业。

s4-1.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