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0 11:28:04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江苏、安徽相继发布2025版“惠民保”,面向全国发行的“惠民保”“全家保”也正式上线。各地新版“惠民保”进一步加大创新药用药保障,新增健康服务。在业界看来,“惠民保”持续运行仍面临挑战,“药+险”需继续扩大覆盖面,创新合作模式。
创新药支付有限
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惠民保”发展步入快车道,不断加大创新药保障。如“安徽惠民保”2025版新增国内特药费用保障,最高保障金额由200万元增至300万元,医保目录外报销起付线降低5000元。2025年度“江苏医惠保1号”也面向全省分为基础版和升级版,升级版增加质子重离子医疗费用保障责任和CAR-T药品费用保障责任两项前沿医疗保障。
根据《中国商业健康险创新药支付白皮书(2024)》,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的支付总额约74亿元,约占创新药市场规模的5.3%。其中,“惠民保”支付贡献约21%,达15.5亿元。截至2023年,超过90%的惠民保产品包含特药责任。2020-2023年,药品纳入的绝对数量逐年增长,2023年达550个。
那么,“惠民保”对高值创新药销售的拉动作用有没有增加?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惠民保’每年保费100多亿元,盘子就这么大,无法支撑百万元级价格的产品,非医保类高值产品主要还是靠自费。创新药进入‘惠民保’的主要目标不是销量,而是品牌宣传。目前还不确定政商合作的‘惠民保’未来会不会新开一些口子,因此保持与地方和保险公司的合作,要提前且持续布局。”
持续发展有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运行探索,部分地市的“惠民保”暂停销售。复旦大学《2023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5日,全国共推出284款惠民保产品,有73款停止运营,其中3款未正式运营即停售,48款存续1期,17款存续2期,4款存续3期,1款存续超过4期。
据了解,停售的产品主要是早期推出的一些三四线城市产品,以及省市因合并运营暂停重合产品。例如覆盖全省的“安徽惠民保”开售后,省内城市定制“惠民保”产品停售并入。
赵衡认为:“下线的‘惠民保’大多没有利润或规模太小难以为继,同时避免重复建设。能否持续推进要看顶层设计,较低的保费虽然可持续,但规模比较小。”
广东一位医保领域专家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目前‘惠民保’主要分为政府参与型和纯市场化型,部分保险持续运行两三年,部分已下线。‘惠民保’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参保率上升进入瓶颈期,筹资标准的增长空间有限。同时,保险方案缺乏长远设计,产品同质化,特药目录的遴选原则尚不明晰,与基本医保的协同性不足。”
不少新版“惠民保”新增多项健康服务,如齿科服务、癌症早筛等。“主要是让保险公司更好地和客户互动,进行二次销售。”前述专家建议,“惠民保”找准普惠型商保的定位,通过市场运作,重点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以外的大病重病,创新药险合作模式;公平遴选,加强盈利和成本控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保险公司也要加强精算,按微利控制的原则设计产品,提升服务水平。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