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用辅料国际监管法规解析

发布时间:2024-09-26 10:41:59作者:卢金淼(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全球医疗行业的变革浪潮中,中国正在迈出重要一步。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未来三年医药工业的发展设定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一行动计划强调,必须着力提升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的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尤其是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以及原辅料的供给能力。

其中,药用辅料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尤为突出。药用辅料是指在药物制剂中除活性药物成分外的所有成分,尽管在传统观念中它们被视为惰性物质,但其实际作用不可低估。

辅料的质量和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制造工艺、稳定性、保质期以及最终的给药效果。如今,国际上逐渐认识到辅料不仅仅是药物的“配角”,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患者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严格的法规,对辅料的安全性、相容性、毒性和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潜在副作用不容忽视

药用辅料也称为赋形剂,是药物制剂中除活性成分外的其他成分。这些物质在药物的制造、稳定性、保质期和给药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全球多个国家已经意识到药用辅料可能对患者构成的风险,并实施法规以评估其安全性、相容性、毒性和质量。那么,药用辅料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例如,甘露醇可能引起超敏反应,尤其是与人造甜味剂合用时;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胰岛素中的锌和甲酚可能引起注射部位反应、荨麻疹、面部水肿、呼吸困难等;苯甲醇可能通过接触或系统性途径引起致敏和过敏性休克;乙醇作为溶剂时可能导致中毒;而对羟基苯甲酸酯作为防腐剂可能具有雌激素效应、引起超敏反应以及在新生儿中导致贫血等。

不断完善相关法规

全球各地的监管机构对药用辅料有不同的定义。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FDA)将辅料视为添加至治疗或诊断产品中的非活性成分,旨在改善产品的递送特性。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则将辅料定义为药物中除活性物质外的所有成分,如填充剂、着色剂和防腐剂等。印度中央药物标准控制组织(CDSCO)认为辅料是与活性药物成分(API)一起添加以增加药物制剂体积或增强疗效的非活性成分。澳大利亚治疗商品管理局(TGA)则强调辅料是最终药物制剂中的非治疗活性成分,如防腐剂和涂层成分。国际药品辅料协会(IPEC)则专注于辅料的安全性,指出首次使用或通过新途径给药的辅料属于新型辅料。

随着全球对药品辅料潜在风险认识的提高,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监管机构都在不断加强和完善相关法规,以确保辅料的安全性和质量。美国FDA通过提供广泛的数据库和详细的指导原则以严格监管辅料,确保药品安全性和保护消费者健康。欧洲EMA也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要求药品上市许可申请中包含辅料的详细信息,并有专门的指南指导辅料的使用和评估。我国的监管措施包括注册和批准制度、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遵守、中国药典(ChP)国家标准符合性、新型或风险辅料的安全性评估、市场监督和抽检、追溯体系建设、标签和包装规范、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等。

此外,各国的监管指南,如美国的GRAS列表和IID数据库,为辅料的使用和评估提供了详细指导,而澳大利亚、东盟等国也有自己的监管措施,共同确保辅料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保护公众健康。我国特别认识到加强辅料监管的必要性,并逐步引入更严格的规定,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保障药品安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