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大食物观拓宽药饲新空间

发布时间:2024-09-25 13:40:46作者:李得运来源:医药经济报

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46号,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发展食药同源产业、林药产业;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制修订农兽药残留等标准,为中药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

林下种植

意见两次提到“林药”:一是“规范发展林下种养,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下浆果等森林复合经营模式”;二是“发掘中华传统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科学发展食药同源产业、林药产业。”

多年来,中药材利用耕地大水大肥式种植暴露出药材性状变异、农残超标、药效下降、高产低质等问题。而利用林草资源优势,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等生态培育方式,可以生产出安全、高效、绿色、有机的中药材。

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并在全国开展的“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的中药材生态种植理念和实践行动也证实了这一点。为此,国家林草局发布了《林草中药材产业指南》等政策和技术文件指导林草药材产业发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利用山地、林地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

近年来,各地适宜发展的林药中药材品种包括人参、西洋参、林蛙、蜂蜜、锁阳等,更多品种的林药培育技术正在开发中。随着意见进一步细化,林草中药材产业链相关的研发、种植、养殖、仓储、加工等企业,都有望得到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位支持。

药食同源

根据《中国药用植物志》有关记载,我国的药食两用植物超过1000种,而目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食药物质目录不足150种。很多有地方传统食用习惯的药食两用物质,如连翘叶、黄芩叶、人参花、三七花等尚未进入国家级食药物质目录;《本草纲目》《救荒本草》等本草古籍和各地地方志中也有数以千计的“沉睡品种”有待唤醒,新品种开发潜力较大。

已经列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的品种,在产业监管、产品和技术开发、产品销售推广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用西洋参等药食两用原料加工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目前仅允许使用切制、粉碎、水煮提取等较为简单的传统工艺加工成指定类型的产品,未来还可以有更多创新开发;在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宣称方面,除了“提高免疫力”等现代科学术语,能否使用“补气养阴”等传统中医药文化用语值得商榷。

目前,药食两用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形式单一、同质化、低价竞争等问题仍存,违法添加时有发生,很多中药材品种虽有“食药物质”身份加持,但价格尚不匹配,产品技术开发及销售推广等工作还任重道远。意见提出,要“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随着政策落地和细化,“药食同源”产业链水平有望得到质的提升。

药饲两用

意见要求“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制修订农兽药残留、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标准。”可见,中药材在助力养殖业高品质发展方面也大有可为。

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被养殖业称为“禁抗令”的149号令,提出“两个除外”:一是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二是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

两个“除外”为中药材行业迎来发展空间,意见更加速了这一进程。一些中药材或其非药用部位,可以用作禽畜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或中兽药,增强禽畜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减少抗生素等化学兽药投入,有的还可以提高禽畜产品的口感和品质。比如用甘草或黄芪地上部分和药材加工碎料饲养的羊更健康、羊肉口感更好、营养和经济价值更高,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富民项目。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发布和更新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已经收录杜仲叶提取物、淫羊藿提取物、山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天然叶黄素(万寿菊来源)、栀子黄、女贞子提取物、甜菊糖苷、甘草抗氧化物等几十种来源于中药材的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或中兽药。

可以预见,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践行大食物观的进程中,中药材来源的饲料添加剂和中兽药品种开发和产业应用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