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老年安宁疗护病区标准更新

发布时间:2024-09-14 15:34:22作者:纪光伟 周明飞(南京和怡韩府山安宁疗护中心主任医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了《老年安宁疗护病区设置标准》(以下简称“2024年标准”),这是继2017年1月原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2017年标准”)《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和《安宁疗护的实践指南》等三个规范化文件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又一次颁布安宁疗护国家标准,说明国家层面对安宁疗护工作的重视。相较2017年标准,2024年标准的要求更高,更符合老年人群特点,也更符合临床工作的实际。

扩大适用范围

2017年标准明确指出:“安宁疗护中心是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等服务,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离世的医疗机构。”明确界定安宁疗护为医疗机构。

经过7年的临床实践,目前探索出了五种不同的安宁疗护模式,包括养老院或医养结合模式,因为一部分生命末期的患者可能以照护为主,对医疗的需求为其次。2024年标准将其定义改为:“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安宁疗护病区。”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范畴,为这些机构设置老年安宁疗护病区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降低床数要求

2024年标准要求病区床位数应不少于20张,比2017年标准减少了对床位的要求(50张)。

经过7年的临床实践,考虑到运营成本、人员配置和市场需求等原因,很多机构无法达到50张床的要求。事实上,2017年标准出台7年,全国设立的安宁疗护中心屈指可数,而且出现了安宁疗护中心、安宁疗护病区、安宁疗护病房和安宁疗护病床等多种安宁疗护场所形式。从国内开展的情况看,以后两者较多,中心和病区较少设立。

按照安宁疗护病房环境设置的要求,病房要有一定的人文氛围,对环境的颜色和布置要求尽量减少医疗的元素,给生命末期的患者打造一个家一样的环境,这是专业上的需要,也是对生命末期患者的关爱。但如果以病房和病床的形式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环境中的安宁疗护的氛围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对病房和病床的环境进行改造,一方面效果有限,另一方面缺乏整体协调性。相反,病区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以病区为单位可以满足上述需要,多数机构也可以接受。在此基础上,减少病区病床数要求是一个务实的决定,一方面,体现了对安宁疗护服务规模的要求,满足一定数量老年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安宁疗护的环境需求,也考虑了机构的运营成本,有助于调动机构的积极性,推动安宁疗护工作的开展。

科室设置减负

尽管两个标准的科室设置基本相同,除了配备必要的病房、医务人员办公室、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谈心室、关怀室、配膳间、沐浴间和多功能活动室等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区域的设置充分考虑了老年患者的特殊需求。

但减少了药剂科、医疗质量管理、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部门、医学影像、临床检验及消毒供应服务等部门的设置和要求,因为安宁疗护病区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可以使用医院的资源,降低了安宁疗护的管理和运营成本。

人员配置加码

2017年标准要求每10张床位至少配备1名执业医师,并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2024年标准则提出要求设置病区主任,病区主任应为获得麻醉及精神类药品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宜具有老年医学相关工作经验。医师应不少于0.2名/张床位。

2024年标准对医师的要求明显提高,尽管对医生的职称不作要求,但要求设置病区主任,病区主任原则上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

没有明确规定高级职称,可能也是考虑到医生中愿意从事这个专业的人不多,但对于精麻药品的资质和老年医学的从业经验作出规定,突出了安宁疗护症状控制的重要性,而且对医生的配比从每10张床配备一名执业医师,到每张床配备0.2人,医生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这些变化都表明了对生命末期的患者要积极进行痛苦症状的控制。

深化病床细节

2017年标准要求,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每床间距不少于1.5米。两人以上房间,每床间应当设有帷幕或隔帘,以利于保护患者隐私。每床应配备床旁柜和呼叫装置,并配备床挡和调节高度的装置。2024年标准对每床净使用面积提高到不少于7平方米,希望能给生命末期的患者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尽管其他的要求大致相同,但明确按照适老化改造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老年友善医院的标准,提出了病床最低高度应在0.41~0.53米,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病床高度可调,并配备护栏,护栏高度不低于0.35米,长度不低于0.80米,护栏与床头板、床尾板之间的空隙小于0.60米,护栏间距小于0.12米。病床应配备减压床垫,床垫长度比床面长度减少5厘米,宽度与床面宽度相同,厚度10~15厘米,这些数据都是为了保证老人安全,彰显了对生命末期患者的关爱。

但临床实践发现,安宁疗护病房以单人间最受欢迎,笔者认为,单人间是一个独立的空间,有利于保护隐私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生命末期患者会有一些痛苦的表现,有可能会影响其他患者,患者去世对同病房的其他患者影响也会更大,单人间可以减少该方面的影响。因此,建议安宁疗护病区的病床设置应该以单间为主。

必备镇痛利器

设备配置分为医疗设备和辅助设备,每种设备又分为应该配置和建议配置。应该配置的医疗设备由17个增加到了29个,尽管多数是常见的小设备,但增加了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营养泵、镇痛泵、麻醉精神药品保险柜等安宁疗护必需的设备。

设备的配置充分考虑了老年安宁疗护病区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新增质管要求

2024年的标准增加了质量管理要求,包括制度建设、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三个方面。强调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确保老年安宁疗护病区的服务质量和安全。这是经过三批国家级试点后,安宁疗护走向正规化的标志。

★★★ 结语 ★★★

总之,2024年标准是我国在经过7年,三批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后,根据临床工作的实际和生命末期患者的需求制订出来的,应该说,这个标准比2017年标准更严谨和更有实用性。 

提升服务质量:为各级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设置老年安宁疗护病区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和规范,符合我国国情,有助于提升安宁疗护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使老年患者在生命末期能够得到更好的照护和关怀。

推动学科发展:新标准促进了安宁疗护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于安宁疗护事业,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和声誉。

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安宁疗护的需求日益增长。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有助于扩大安宁疗护服务的供给,满足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安宁疗护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生命末期的照护体验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体现了对老年人生命尊严的尊重。

规范行业发展:新标准明确了老年安宁疗护病区的设置要求,内容具体而详细,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避免出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为安宁疗护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2024年标准和2017年的试行标准总体结构相差不大,而且,针对老年安宁疗护病区的设置标准,也让我们关注到其他特殊群体的安宁疗护病区设置标准的推进情况。譬如,现有标准很难适应生命末期的儿童照护需要,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其生命末期处理和丧亲照护比成年人更难,因此,制定儿童的安宁疗护标准也更为迫切,我们也希望更多特殊群体的安宁疗护标准能够早日出台,更全方面地推动安宁疗护学科进展,维护生命末期尊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