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基药市场新动能直击

发布时间:2024-09-11 14:39:23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基药目录调整仍在酝酿,其带来的主题性行情备受各方关注。9月9日,广东省基本药物制度中央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2024年版)发布,文件要求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提高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效用。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推进基药处方占比、基药使用率、基药采购品种数占比等指标导向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第五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中,阿托伐他汀(5ml:20mg)、卡拉西珠单抗(10mg)等25个规格、8种剂型的儿药在列。更为吸睛的是,新政强化政策协同,符合条件的儿药将纳入国家基药等目录。

优质基药潜能释放

新版基药目录调整虽一直没有实质性官方动态,但很多企业正在摩拳擦掌提前做功课。贵州三力制药全国营销中心销售运营总经理罗战彪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公司目前重点工作之一是围绕核心品种进基药目录而展开。“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芪胶升白胶囊等拳头产品虽是国家专利产品及独家品种,已纳入医保目录和部分省份的基药地方增补目录,但进入基药目录才是产品开发推广和终端上量的关键保障。”

现行基药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基药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并形成以基药为主导的“1+X”模式,国家层面的推力给接下来的目录优化提供了更大想象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不断优化的基药目录与国采、联盟采购药品正在基层“会师”,但也带出新问题:以高血压药品为例,如缬沙坦口服常释剂型,国采中选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规格有40mg、80mg、160mg,而现行基药仅有“胶囊剂、80mg”,这是国采中选品种和基药品种的采购及用药选择上需要面对的挑战和现实考题。

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此前呼吁,将国采慢病药品不分剂型与规格纳入基药目录。事实上,国家层面也在探索放宽对相关药品“一品两规”的限制。数千亿基药市场充满想象空间,从等级医院销售情况看,绝大多数品种实现放量。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仅儿科中成药销售额就超180亿元。公立医疗机构品牌TOP20中,12个独家品种上榜。而创新价值高、临床必需、安全性优的慢病创新药也在逐步叩开基药市场大门,优质基药市场潜能持续释放。

构建完整研发链条

基药市场承载着不少企业的发展诉求。然而,这些年基药市场规模不断缩水也让企业焦虑。据相关机构统计,国家基药全国样本医院中成药、化学药采购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化学药类产品在二三级医疗机构采购金额下降明显,而非基药则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集采及医联体多维衔接,正在重塑用药结构。

目前,685种基药中已有超过200种进入国家集采或联盟采购。很多企业仍面临挑战。以儿药为例,今年上半年我国有21个儿童药获批上市。自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首次单列儿童药品目录后,创新儿药成为基药调整的重点之一。前四批清单30个已上市药品中,12个为国内新通用名药品,挖掘基药等目录市场比拼的仍是产品开发能力。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张琳直言:“儿童患者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比成人患者有更多和更高的要求,特别在伦理学方面的要求及患者的招募方面,开发成本较高。”在她看来,企业出于适应症、成本等因素考虑,研发动力不足。因此要加强政产学研医多方联动,强化研究创新,做出差异化产品。

记者了解到,开发高级别证据多、临床治疗价值高、创新性及安全性更优的基药仍需形成贯通基药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闭环。专家认为,国家加强基药“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就是要鼓励用品质基药。鼓励中药、儿药及创新化药、甚至生物药实现横向加快研究制定临床数据保护、市场独占期、市场准入、药品定价、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同时纵向构建“临床需求-药学开发-临床评价-精准应用”等完整研发生态链条。正如张琳所言,差异化研发、创新可及是保障基本用药升级的前提。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