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10:42:01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四大流通龙头企业和区域头部企业相继发布最新的半年报。相比于此前“增收不增利”,今年一些流通企业出现了营收和利润双降。在业界看来,药品流通行业已进入变革的关键转型期,不少企业着眼于产业链、供应链、经营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其中CSO业务正大放异彩,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毛利逐年下降
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常态化,大幅压缩了药品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流通企业毛利率下行趋势明显。今年上半年,几大代表性企业首次出现营利双降:国药控股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2947.27亿元,同比下降2.07%,归母净利润37.04亿元,同比下降9.76%;九州通上半年营业收入771.71亿元,同比下降2.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8亿元,同比下降10.08%;重药控股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97.79亿元,同比下降2.30%,净利润2.38亿元,同比下降53.65%。
对于下降原因,九州通解释称:受上年感冒、退烧等相关品种销量大增,同期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基数较高造成本报告期同比略有下滑;如剔除上述季节性疾病特定因素影响,仍保持稳健增长。同时,在数字化转型、“三新两化”(新产品、新零售、新医疗、数字化和不动产证券化)战略及创新业务上持续加大投入,对净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
重药控股则表示,由于医药行业的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提质扩面,纯销业务受到影响。纯销业态实现营业收入294.94亿元,同比减少5.67%。受器械集采降价影响,器械板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9.44亿元,同比减少10.83%。同期,医药批发和零售毛利率分别为7.14%、18.60%,均有小幅下滑。随着纯销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应收账款进一步增加,加之在西部地区的收入占比较大,受区域经济条件影响,应收账款回款时间延长。经营资金需求持续增加,带息负债规模扩大,对利润有一定影响。
九州通相关负责人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这几年,流通企业利润承压,毛利逐年下降。在这么薄的毛利下,要想求得生存,挑战非常大。加上流通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加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应收账款特别高,造成了资产负债率比较高。”
CSO成绩亮眼
为此,流通企业纷纷由传统的医药分销业务向数字化、平台化和互联网化转型升级,结合上下游客户的需求,推行“医药分销+物流配送+产品推广”的综合服务模式。
上半年,上海医药的药品CSO合约推广业务突飞猛进,实现销售金额约40亿元,同比增幅172%,合约产品覆盖赛诺菲、拜耳等18家药企。九州通得益于医药分销等各项业务顺利发展,特别是总代品牌推广业务,上半年收入规模已达98.62亿元,同比增长14.18%,实现毛利额11.91亿元。
目前,九州通已代理可威、倍平、康王等知名品牌药品品规达828个。上半年,药品总代品牌推广业务持续大力拓展新品,包括弥可保、派瑞松、达克宁栓、美多芭及胃康灵等产品。同时,医疗器械总代品牌已代理强生、雅培、费森尤斯(血透)、理诺珐、罗氏及麦默通等品牌厂家的品规共计超千个。
据悉,流通企业一般通过投资、购买或引进等方式获得药械的销售权。某企业相关负责人徐勤认为:“CSO主要代理一些成熟产品、不中标的品牌产品。像赛诺菲把集采和成熟产品打包授权给上海医药在整个中国市场推广的项目给医药行业带来很大启思,或引发商业模式的彻底变化。如果这类项目成功,成熟产品可能就不需要企业自建团队,而是与经销商合作以降本增效。”
九州通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我们组建了自己的产品推广团队,现在做得比较多的都是国际性产品。同时,基于毛利压力,也在寻求各种应对措施,包括提高跟上下游客户合作的粘性;利用供应链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打通线上线下;物流仓库一体化等。另外,不动产证券化,可以改善现金流,降低资产负债率,缓解资金压力,有利于提高竞争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