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直接结算回款难痛点

发布时间:2024-08-28 17:09:18作者:李得胜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海南省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货款工作实施方案》燃起了不少业内人士对于解决回款问题的新希望,认为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又向前坚实推进了一步。据了解,该方案要求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从集中采购药品、医用耗材和创新药械着手,同时选取文昌市作为试点,结算范围向非集采药品、医用耗材延展。

方案旨在通过直接结算、透明高效的全流程规范管理,提升医药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中间环节的支付滞后,优化医药购销领域的营商环境。

向非集采药品/耗材延展

直接结算的初衷在于解决“三角债”问题。近年来,山东、福建、湖南等地结合实际情况,率先实施针对包括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在内的医保基金直接结算,确保每月按时完成资金拨付,全程线上操作。

海南方案的特色在于:首先是范围全覆盖,不仅包括集中采购的药品和医用耗材,还将非集中采购的药品和耗材纳入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范围,突破以往仅限于集中采购药品的做法。其次是分级结算流程,包括确认配送情况、对账、生成结算数据、支付、收款确认、差价处理等环节,明确结算的每个步骤,增强了结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最后是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医药货款直接结算平台,确保医保业务基础子系统与招采子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全流程在线操作。

转变运营思路和管理模式

医保直接结算的变革正在深刻影响医药企业与医院的关系和市场环境,既推动了医药行业的透明度和效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调整需求。笔者认为,后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财务流程确保优先回款

药品价格的变化,尤其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背景下,医院的财务收入出现了显著波动。医保支付通常是按照一定标准或定额支付给医院,当药品价格下降而医保支付未能相应调整时,医院的收入会受到压缩。实施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医院的药品采购成本与医保支付之间的差距可能缩小。但同时也减少了医院在面对药品价格波动时的调控手段,医院难以通过调整药品价格或结算方式来应对收入下降。

随着集采和医保直接结算政策的推进,医院的收入结构趋向单一化,主要依赖于医保支付和少量的自费服务,使得医院在面对药品价格波动时更加脆弱,收入难以灵活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这种单一化的收入结构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影响医保基金结算的清算效率,即便有明确的结算清算时间节点,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医疗机构可能会因资金链紧张而难以快速响应政策的相关要求。对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财务流程,确保优先保障供应商回款。

第二,根据临床需求优化采购决策

直接结算意味着医疗机构需选择结算平台所规定的供应商和产品,医疗机构可能会过度依赖结算平台中的供应商,从而减少对其他潜在供应商的考察。这种依赖可能会让医疗机构忽视市场上的新兴供应商或优质产品,从而限制了选择的多样性。

对此,医疗机构可根据临床需求来优化采购决策。如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采购机制,考虑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药品和耗材,提升临床治疗的多样性。同时,积极与结算平台进行沟通,反馈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如积极参与到平台产品和供应商的甄选过程,通过引入供应商绩效评估系统,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价格、服务质量、供货稳定性等因素,从而确保选择的供应商能够满足医院的实际需求,提高结算平台的服务质量和灵活性。

第三,增强互动画好供应链“同心圆”

以往,医药企业与医院的互动主要通过药品和耗材的采购来实现。下一阶段,医药企业应采取多渠道的市场推广策略,通过线上推广、医学会议、学术交流等方式增加与医院的接触机会,持续推动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同时,积极与行业协会和学术机构合作,推动行业整体发展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提高在医疗行业中的影响力。

可以预见,医保直接结算政策的推广将逐步实现“无死角”覆盖,各地也将不断完善和推广,形成更加高效和透明的医药供应链管理体系。无论是医药企业还是医院,都需要适应这一变革,采取相应对策,确保在新环境下的顺利运营和合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