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7 15:57:27作者:邹晓徽来源:医药经济报
8月19日,国家医保局就上海微创心脉医疗Castor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价格问题发布公开问询函,直指Castor支架出厂价格约5万元,而经代理商供应给医疗机构的终端价格却高达12万元以上,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创新品种溢价
心脉医疗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其创新产品 Castor支架自2017年获批以来,凭借技术优势,覆盖了包括欧洲、拉美和东南亚等3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全球创新型产品,Castor支架的同类产品竞争还不够充分。虽然美敦力等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已经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承诺,但总体来看,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环境仍然较为封闭,这使得企业在定价方面缺乏足够的外部压力,容易出现价格虚高现象。
近年来,心脉医疗主要采取高风险的创新战略,试图通过技术领先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集中采购政策的背景下,独家创新品种的溢价上限值得探究,这意味着即便创新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仍然要受到价格压力和医保约束。
此次事件暴露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定价体系的诸多问题。首先,企业定价缺乏透明度,终端价格与出厂价格的巨大差距,使得社会大众难以理解价格的合理性。其次,企业过度依赖代理商销售,而厂家在代理模式中的控制力相对有限,导致价格失控现象屡见不鲜。同时,高溢价也可能进一步加剧医疗腐败的发生。
反思调整契机
公开问询为心脉医疗提供了反思和调整的契机。未来,企业应当在价格透明化、销售模式优化和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进行深度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
1.提高价格透明度。企业应当主动公开产品的定价结构,详细说明价格构成,包括研发、生产到终端销售的成本和利润分配。争取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外界猜疑,提升品牌形象。同时,价格透明也是与监管机构保持良好合作的关键。
2.改善销售模式,减少对代理商的依赖。优化销售渠道,通过建设更加直接的终端销售网络,或利用数字化平台销售,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控产品的终端价格,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价格,还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合理控制利润。企业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平衡创新风险与合理获益的关系,主动调整定价策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Castor支架价格问题也为医疗器械行业敲响了警钟。未来,企业、代理商以及监管机构要共同努力,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定价透明度、销售模式和代理商行为等方面严格把控,保护患者权益和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制订鼓励企业创新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创新的医疗产品研发。笔者相信,透明、公正的市场机制和监督,将推动行业向更健康的发展方向迈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